艺术
当前位置:汉程网 >艺术 >戏曲 >其他 >正文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经过新一轮细排, 6月9日晚,作为国家第7个文化遗产日的展演剧目,新《陈三五娘》第四次在惠如剧场演出。四度演出,有幸观其三,与观《苏六娘》一般,也颇多感触,有话要说。

新“五娘”也有争议

新《苏六娘》有不同的声音,圈内外都有。其实,新《陈三五娘》也有争议,只是这种争议声音比较弱小,范围也不大。
《陈三五娘》的争议在于,这种戏太闷,不适应现在观众的欣赏习惯。持这种观点的,有部分观众,也有不少剧团的青年演员。甚至连林外贸在交流中都悲观地觉得,这戏下来大面是很少机会演了。也是,新《苏六娘》轻松无比,更适合现代人的心态和娱乐需求,看戏嘛,就是图个轻松,为何要赋予那么多的东西?

我的观点,《陈三五娘》是大雅之作,登堂入室之作,剧本、音乐、表演都是,近似昆曲。这种戏,对演员而言,演出易演好极难,对演员的唱念、身段、塑造、节奏感、舞台掌控能力,要求都很高;对观众而言,要有一定文化积淀,要略懂戏曲之美,要有平静之心,要完全沉下来,细细品味,那将百看不厌,回味无穷。若是以娱乐之心来衡量,那自然不是满意的作品。实际上,张华云的《苏六娘》也是大雅之作,大雅若俗。

好戏需多磨

新《陈三五娘》 第一轮的演出,有三大问题。一是节奏问题。演员、音乐的节奏都存在问题,该紧不紧,该提没提,戏冷了,闷了。二是唱念问题。几大主角,五娘的唱不少象在念曲,陈三的唱,发声找不到最合适的位置,念白更是难言字正腔圆。三是塑造问题。戏的难,难在细腻,限于排练时间和理解,很多细节,都未能体现。

第二轮的演出,戏提高很多。节奏问题解决最好,也多了很多细节,戏明显能抓观众了。演员的唱念,不可能飞跃,但也改善许多,尤以外贸的口白最明显,看得出下了极大的苦功。

戏自然仍可提高。一些是能够很快解决的,比如松梅的李姐,塑造应该再夸张,唱念的声调应该再往上提,才更有人物,更有对比,更起到调动舞台节奏和舞台情绪的作用;烁烁的安人,表演的心里节奏太快了。一些是需要时间来磨练的,演员的唱念,需要好好系统提高;春湘的阿娘味、外贸的潇洒悦人、淑刁唱念的脆、亮、对手戏之间的细微处理,需要好好琢磨。

久违的潮味

很多观众都评价说,新《陈三五娘》的传承,是近十年最好最精准的一次传承。确实是这样。无论是表演、唱念、音乐、服饰、舞美,新《陈三五娘》都是尽量做到原封不动传承下来。原作水平很高,几十年前的戏,毫无落伍的感觉。全剧认真严谨,青春靓丽,潮味十足。这才是真正的潮剧,姓潮!

新世纪以来,潮剧学习了太多太多外来的东西,新一代的演员,大多数都已经无法辨别到底什么才是潮剧自身的特色。历次传承,老艺术家们也都为舞台上的五花八门而无比担忧。这次《陈三五娘》的传承,极好地综合展示了潮剧最本质的东西。一个戏,解决不了所有问题,但却指明了一个方向,我们应该怎么在姓潮的基础上,去学习,去吸收,去创新。

潮剧要生存,需要适应民俗酬神需要的生产剧目,潮剧要发展,更需要代表实力、展示文化底蕴、真正姓潮的剧目,《陈三五娘》就是!而且,《陈三五娘》难道就真的不能下乡演出吗?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