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当前位置:汉程网 >艺术 >艺术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清末民初,闽西汉剧的民间职业戏班和子弟班,有30多个。清宣统三年(1911)商人汤如珍等创办“新舞台”。民国11年(1922),“新舞台”演员蔡迈三、林南辉、乐师郭联寿曾随“四大班”之一的“乐天彩”,前往新加坡等地演出《火焰山》等剧,林南辉留在新加坡传艺。民国28年,汉剧艺人曹炳连邀集、聘请闽西、粤东名艺人组建龙汀剧社,著名老艺人有小生蔡迈三,丑角陈坤福和红净邓景舟等。

随着汉剧在龙岩盛行,汉剧子弟班崛起,上井头的万丰号和龙门的万通号备有戏服、头饰及演出用品等出租。

1952年6月,成立龙岩群声汉剧团,1954年改为龙岩专区汉剧团。

1983年5月1日,闽西汉剧老艺人和汉剧爱好者集资创办民间职业剧团——龙州汉剧团,在全市各乡镇和龙岩地区各县及南靖、永安、大田、清流、宁化等县(市)演出。

汉剧舞台语唱腔以湖广话(官话)为基础,押中州韵,吸收客家方言,俗称“土官话”。音乐以西皮(又称北路)、二簧(又称南路)为主,兼唱昆腔、梆子腔、戈阳腔、佛调、民间小调等多种声腔。乐器以吊规、大锣最为特色,以吊规(又叫“头弦”)为主弦,大铜锣(五音锣)音波沉长,古朴清雅,富有特色。角色分小生、老生、青衣、花旦、正旦(又名乌衫)、老旦、红净(又名红脸)、黑净(又名大花)、丑角(又名三花或小花脸)9个行当。建国后,演现代剧,推陈出新,对行当、唱腔、打击乐、表演、程式,均有创新。

龙岩地区汉剧团 1952年6月13日以龙汀剧社为基础,在龙门成立龙岩群声汉剧团,邓景棠为团长。1954年转为专业剧团,名为龙岩专区汉剧团。1958年下放龙岩县,易名龙岩县汉剧团。1959年再次归属地区,1969年10月解散。1972年,恢复龙岩地区汉剧团,以邓景舟、邓玉璇为正副团长,编制80人,配备专业编导、作曲和舞美设计,组织和设备不断完善。

30多年来,编剧张垣、赖丹等与老艺人合作,挖掘整理传统剧目300多个,其中《大闹开封府》、《打洞结拜》、《百里奚》、《林爱姑》、《大保国》、《柴房会》、《闹金銮》、《齐王求将》、《兰继子》、《审六曲》等,成为该剧团保留节目。音乐指导王善杰编印《闽西汉剧音乐》和唱腔教材,刘远、沙镇海绘制闽西汉剧传统脸谱。1958年,编导陈军平创作反映老区革命题材的剧目《陈客嫲》,陈军平、杜边导演,邓玉璇主演,赴省会演获得好评,为闽西汉剧上演现代剧开创先声。1979年,香港东方唱片公司来团录制《打洞结拜》等剧的录音带,畅销海内外,在东南亚各地华侨中引起极大反响。剧团6次参加省会演。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