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当前位置:汉程网 >艺术 >艺术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生旦净末粉墨登场,西皮二黄刚劲高亢,名角名段齐齐亮相。2月1日的旬阳县祝尔慷广场锣鼓喧天,旬阳县汉调二黄票友大赛在“咿呀”声中拉开帷幕。来自我县不同年龄、不同阶层的13名汉剧发烧友们在一起进行了大“PK”,或唱腔清亮高亢,令人回味;或身法干净利落,英气逼人。比赛现场,铿锵的鼓点扣人心弦,优美的唱腔感人肺腑,精彩的表演令人陶醉。比赛高潮迭起,精彩纷呈,引发了旬阳振兴汉剧的热潮。票友们错步上前眼波流转。一颦一笑,一招一式,一字一句,都回味悠长。柔美俏丽的花旦,不怒自威的武生让观众看花了眼。台下汉剧迷们闭着眼睛,轻轻摇头晃脑,沉浸在唱腔里沉浸在久远的记忆里。经典选段,现代唱腔让旬阳汉剧发烧友应接不暇。《二进宫》、《狸猫换太子》、《辕门斩子》、《坐帐》等经典曲目如同从古代穿越回来,原汁原味却又清晰可触。《新农村赞》、《做一个少年强》、《党时阳光我是花》、《旬阳人》等具有现代气息、展示汉水文化、旬阳人文精神、秦巴风俗的现代汉剧又让人对汉剧这种古老的文化产生新的认识。

今年60岁得李老先生说:“受父母影响,我听得最多的,还是八个样板戏。”李老先生称赞道:“在家门口再次看到汉剧,而且剧目繁多,真是令人非常开心的事,希望更多的人能爱上汉剧。”30岁的何女士说:“通过今天的观看,让我对汉剧产生了新的认识,汉剧,终于回来了。” 通过激烈的角逐,最后来自城关镇的居民朱成义和来自神河镇的居民刘仁义折桂。其他选手分获亚季军。据了解,汉调二簧是安康宝贵的文化资源,是汉水文化的瑰宝,被誉为安康的名片和地标。早在清代中期,汉剧传入旬阳,并很快受到广大人民群众喜爱,在民众中一直广为流传。解放后,我县汉剧发展也曾有过一段辉煌的历史,原县文工团创编演出了传统剧《孔明拜绣楼》、《黄天荡》,现代剧《三世仇》、《夺印》等几十部精典剧目,年演出数百场,足迹遍布全县各个角落,同时还赴省城及周边省市演出,受到广泛欢迎和好评,在省市获得多项奖励,曾被《人民日报》、《陕西日报》、陕西广播电台等多家媒体宣传报道,被誉为“秦巴山中的乌兰牧骑”。旬阳县在传承保护汉剧工作中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的方针,重点围绕“抢救整理、传承保护、创新提高、普及推广”四个方面,遵循“抢救、继承、创新、发展的”原则,按照“出人、出戏、出效益”和“扎实推进、务求实效”的总体要求,积极做好汉剧的传承、保护工作。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