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广东省艺术节演出的汉剧《丘逢甲》,是近年我省新编历史剧中的一部佳作。作者丘丹青同志在创作过程中,为了解决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统一,脱出写事讲史的窠臼,着力塑造历史人物的艺术形象的问题,进行了艰巨的创造性的劳动,因而在作品里塑造了丘逢甲这一个具有壮烈的情怀、过人的才干和诗人的气质的令人难以忘怀的艺术形象,其它人物如高山英、章化龙、廖氏、唐景崧、沈副使等,也都写得有血有肉,有着丰富复杂的情感。通过这些人物之间的矛盾斗争、纠葛冲突,生动地描绘了一八九五年台湾军民抗倭守台的那种“战血台澎心未死,寒笳残角海东云”的悲壮情景,歌颂了炎黄子孙勇往直前、坚贞不拔、宁死不屈的民族精神。这种气势磅礴、力量充沛的博大的民族精神,可以鼓舞当代的中国人民去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
汉剧《丘逢甲》在新编历史剧创作中的新的突破,在塑造艺术形象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是同作者比较深厚的艺术修养和相当完熟的作剧技巧分不开的。本文试就该剧的创作特色进行一些粗疏的探讨。
首先,作者追求“境界为上”的美学理想。古典作品讲境界,求气势,黑格尔曾说过:“一般地说,战争情况中的冲突提供最适宜的史诗情景。”作者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对自己笔下的人物和事件有了比较高度的熟悉和了解之后,把人物置于战争的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之中,真实生动地描述了丘逢甲的爱国赤诚和思想情感,从而体现出中华民族博大深沉的民族精神。作者虚写战争而实写人物,他不追求那些刀来剑往、枪击炮轰的表面紧张的战斗场面,而是用生花妙笔去剖示战火纷飞中人物的真情实感。
汉剧《丘逢甲》的序幕拉开,我们看到丘逢甲在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的危急关头,破指滴血,上书清廷:“祖宗创业之地,我辈义共存亡”,表现了誓死保护祖国领土完整统一的决心。当他指端三破,奏血亦无法改变朝廷弃台的局面时,他殚精竭虑、忘餐废寝,经过苦思远谋之后,立下“华胄台民,死不臣倭”的决心,定下“自立岛国,众手回天”的决策,采取战争——流血的政治这种最高的斗争形式,去对付日本侵略者,以求达到救亡图存的政治目的。这一系列的举动,很好地勾勒了丘逢甲这位爱国志士的守岛报国的赤诚。台湾民主国的虎旗高高举起,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便迅速展开了。在和日本侵略军的力量悬殊的战斗中,他坚韧不拔;对于国贼内奸,他口诛手刃;面对抗倭队伍的内部复杂的矛盾,他用民族共存亡、戮力保家邦的道理说服大家困危相济,共同对敌,用炽热的爱国激情唤起蕴藏在守岛军民内心深处的民族精神。在“驰救危局”前,我们从他云涌海啸般的心潮中,看到他对国贼的痛恨,对家国的忧愤。在“力挽落潮”时,从他对为国捐躯的先烈的景仰哀思中,我们看到了他的爱国赤诚和报国情怀。面对“虎旗再举”的激动人心的场面,他赋诗言志,慷慨激昂。兵困郑成功庙的危急关头,他舞剑高歌,冷嘲国贼,笑讽敌酋,以郑成功驱虏守境的英雄业绩策励自己精忠报国。全剧通过这些雄浑的篇章,展示了丘逢甲的虎虎气势和崇高的思想境界,从而体现中华民族崇高美好的愿望和理想。
其次,作者注意了写戏要“重机趣”这个重要的创作法则。清代戏剧家李渔在《闲情偶寄》中指出:“‘机趣’二字,填词家不可少。”否则,便“心口徒劳,耳目俱涩”,不仅“自苦”,而且“复苦于百千万亿之人”。汉剧《丘逢甲》之所以不沉闷,以虎虎生气而吸引人,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有机趣。比如人物的设计就很特别。丘逢甲原本是台湾有名的才子,中过进士,但他的外形并非文弱书生模样,却俨然一位性情豪放的魁梧武将,这就使人觉得新鲜;他是文士,又善于做诗,以文士、诗人的资质而领兵同凶恶的敌人作战,更会给人一种新奇的感觉。高山英和章化龙本是一对水火不相容的陌路人,却在保卫祖国领土的战争中相逢了;经过多少次的冲突争斗,他们结下令人羡慕的理想姻缘,可是又在抗倭守土的战斗中双双为国牺牲,这两个人的遭际,真使观众产生回肠九转、吟味无穷的感受。再如情节的安排波澜起伏、悬念频生,特别是陡变、逆转手法的成功运用,也很能抓人。章化龙率所部官兵离台内渡,已是惊人事变,而高山英带兵拦截,更可能使抗倭壮举功亏一篑,观众都为此而提心吊胆;可是经过丘逢甲的筹谋定策,苦心排解,尖锐的冲突转化为敌忾同仇,共御外侮,又使观众大快人心。
剧中富有机趣的情节,还表现在丘逢甲机敏地规劝台湾巡抚唐景崧就任台湾民主国总统的这件事情上。唐曾是丘的恩师和上司,对于台湾民主国,起先他是看作一盆烈火的,认为“火能烧荒能焚己,是趋是避两为难”,举棋不定。丘觉得奠立岛国,需得群龙有首,唐是清朝派驻台湾的命官之首,可用其名位,集拢各方力量抗倭,于是谒请唐出任总统。初遭唐妻拒绝,丘使出激将之法,假称另请唐最为嫌恶的刘永福就任,使唐勉强允诺。当清廷电召唐开缺调京陛见时,唐又动摇了,这时丘利用替唐点烟的机会,烧毁电诏,以断其退路。在唐无可奈何、犹豫〓徨之际,丘又力陈建“国”守岛乃“大忠大义”之种种理由,稍解唐之疑惧,使他半推半就地登上总统之位这个“火盆之端”,台湾民主国因此得以出世。
第三、运用富于文采的语言去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为了表现丘逢甲这个形象的诗人的气质,作者努力把丘逢甲在剧中的唱词念白写得具有诗的色彩和韵味,并不时把他置于带有浓郁诗意的情节中去刻画其个性,并引发人物的诗情。生活中的丘逢甲随时随地都会触景生情,赋诗言志,许多诗歌都尽情地抒发了他爱生活、爱人民的情怀,表达了他爱祖国、爱台湾的节操。作者以此作为依据,通过对原诗的引用或根据原诗意境而生发新诗或依情节而创作新诗,去描绘人物的诗人资质。首场因廖氏缝制菊花枕而富于生活情趣地引用了丘逢甲的《菊枕诗》:“衾底凉招三径月,床头富拥一囊金”,从中透露出诗人的资质。第六场丘逢甲面对残阳似血、激战犹酣的战场,放声高吟:“带血刀矛夕照中,虎旗得意舞薰风,汗青一页无名地,闰五榴花火样红。”这首“战地诗”十分恰切地抒发了人物的战斗激情和壮烈情怀。第七场丘逢甲处于敌人重兵围困、前路茫茫的严峻时刻,但他戏作“斥敌歌”讥讽敌寇:“虾虏自称雄,终将投釜中;红毛埋葬地,百万郑成功!”洋溢着爱国者的英豪志气和达观情绪。这些诗篇的引用和创造,对于丘逢甲的形象塑造的丰满,无疑起了极好的作用。此外,第五场丘逢甲唱的“壮哉英雄立天壤”一曲壮歌,气势雄浑,情怀激越;廖氏由内心深处流泻出来的“台湾糖甜津律”的曲子,情真意切,神韵生动。她在第七场还唱出这样的词句:“女将乔装新嫁娘,军爷改扮新夫郎。粉香掩却硝烟味,白扇权代手中枪。”在残酷的斗争环境中,平添了无限的生活情趣。再如唐夫人唱的“怪你们冷水浇来热火烤,老爷他又是寒来又是烧”,唐、丘背供唱的“水烟壶里咕咕响”,“巡抚心中风雨狂”等词句,也能维妙维肖地描摹人物的个性、心境。
第四、作者很讲究戏剧情节发展的顺达圆通,使全剧一气呵成,故事情节有如行云流水。大的情节如丘逢甲由图存、举旗、受挫、苦斗至遗恨,小的关目如因丘逢甲的“床头富拥一囊金”的诗句,引来高山英越窗借饷,再引出高山英同章化龙相斗,最后两人同投丘逢甲的麾下,其间的起承转合,前呼后应,都显得自然流畅,使观众易于观赏。
第五、力求揭示人物形象的阶级和历史的具体规定性。作者在创作中除了大力肯定和歌颂丘逢甲在一八九五年抗倭守台斗争中的进步作用之外,也通过情节铺排和细节渲染,揭示他的阶级和历史的局限性。比如他对清廷的仰赖和幻想,对清朝官吏的真面目未有足够的认识,不能及早预见和及时识破国贼内奸出卖台湾的阴谋,等等,这些描写,并没有削弱丘逢甲的形象的光辉,反而因此加深了复杂性而增强其真实感。
当然,汉剧《丘逢甲》也不是已经达到了尽善尽美的地步,但拿成就和不足相比,前者应该说是主要的。这个作品也存在一些令人不够满足的地方,比如在总体构思方面,如何做到动静相间,张弛有致,于雄浑的气势之中显示人物生动的神韵,既有催人奋发的激情又有动人肺腑的抒情,这些都有待进一步的思谋考虑;在表现方法、艺术手段的运用方面,怎样避免场与场之间的重复、同其它作品的雷同,也需要进行更细致的增删雕琢。期望这个戏通过舞台演出能不断地提高思想、艺术质量。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