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当前位置:汉程网 >艺术 >戏曲 >其他 >正文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记得小时候,爷爷奶奶那个装潮剧音碟的老抽屉里摆了很多潮剧碟。小时候的我也陪他们一起看,当然,看到演员依依呀呀只是唱的都会不耐烦,而有说笑话后者武打的就劲头十足看得津津有味。所以,人生中第一部留下深刻印记的潮剧就是《柴房会》。而像《荔镜记》《苏六娘》《刘明珠》这些,那时候也看了,只是看不懂。

随着年龄增长,慢慢地那些“依依呀呀只是唱”的潮剧,我也开始学习欣赏。小时候印象深刻的《柴房会》,女鬼莫二娘的扮演者吴玲儿的潮剧我更多地熟悉了解,像《王熙凤》、《梅花簪》(上集)、《篮继子》、《偷诗》、《古琴案》等等,都先后通过光盘抑或是电脑渐渐观赏到。总是感觉,吴玲儿的戏路很专,要么青衣,要么闺门旦,都是一些心地善良的女性形象。还记得有一次听到一档电台节目,是专门介绍潮剧名家名段的,主持人在介绍吴玲儿时,也是一边倒地赞叹吴玲儿在塑造女性形象,尤其是悲剧形象时的神采。我差不多认为这就是吴玲儿舞台形象最佳总结了。

直到今天我看完了《飞龙女》,以前的想法被彻底摧垮了。

说来惭愧,这样一部精彩潮剧一直磨蹭到现在才看完。其实很久以前家里就有碟了,只是那个盗版光盘的质量确实是太差了,播几分钟就卡一次,弄得我没心思看,所以一直都忘记去补。前两天听说吴木泉先生演净角最彻底的一次就是在《飞龙女》中,我才心痒痒地在网上搜寻。今天下午,上中下三集下载完成,我细心观赏,不觉看到现在,只觉得全身都快起鸡皮疙瘩了。吴木泉和杨应森的净角,张长城和黄盛典的老生,吴丽君和朱楚珍的老旦,都非常精彩,但最令我震撼的,还是吴玲儿的飞龙女。

这部戏情节比较复杂、曲折。故事发生于元英宗执政时期(1320年—1323年)。吴玲儿饰演的飞龙女自幼胸怀异志,渴慕权力,崇拜篡唐女皇武则天。她洞悉朝野权力纷争,借表兄元英宗来家兴师问罪之机大胆面圣,引诱地英宗皇帝神魂颠倒,终于将其迎入宫中。为夺取后宫大权,飞龙买通大太监马顺,先是让英宗效法先朝设立左右两宫皇后,堂而皇之地成为一国之母,后又暗设机关,指使贴心婢女栽赃嫁祸,事成挥剑将婢女灭口,企图把左皇后一家势力剪除。她玩弄权术得心应手,口舌如簧,在元大都里翻云覆雨如日中天。只可惜,她那一刀没有刺中要害,被杀的宫女活了下来,把她的阴谋诡计告知英宗。飞龙自知在劫难逃,却从容应对,就算是死了,也躺在龙椅之上,带着最后的满足离开了人世,留下了世人的感叹和唾弃。

飞龙女是一个较为反面的形象,要饰演好,难度较大。要演好这个角色,必须对其性格志向报复拿捏恰当,否则就难以演出一代女枭雄的神韵。我不知道这部戏诞生的时候,孙小华老师是不是还没加入一团,要不然,应该是首选孙小华才对。飞龙女更像王熙凤,当然,飞龙女比王熙凤要更高贵,而且举止应该更大家闺秀一些,但让孙小华饰演,应该也会得心应手。但我看到的版本竟然是印象中一直演善良女性角色的吴玲儿,真让我心惊肉跳。
不过,看罢全剧,我觉得吴玲儿演得很成功。在此剧中,她演活了飞龙女,对角色的把握很是到位。那种犀利的眼神,那样刁钻的口吻,和孙小华的王熙凤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最后一场,飞龙女和姑母皇太后针锋相对的时候,两人言辞激烈,飞龙剑拔弩张,把她的口才发挥得淋漓尽致,气的太后捶足顿胸而又无可奈何,吴玲儿的“刁”,让人又爱又恨。而舞美方面,吴玲儿是在太美了。第二场,飞龙初登场,粉红衣服外披上一条带子,行走之间,衣带蹁跹。第六场,飞龙奉诏查抄后宫,只见飞龙一身轻装,手捧一把青峰,威风凛凛,英姿飒爽!尤其让我觉得好玩的,貌似只在《飞龙女》中,潮剧伉俪方展荣和吴玲儿才演夫妻吧 !

能看到吴玲儿塑造反面角色,一方面是吃惊,另一方面是暗喜,说明她确实演技很好。嗯,对吴玲儿老师的喜欢又增加了几分了。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