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当前位置:汉程网 >艺术 >艺术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对于普通民众来说,封建皇朝的宫廷生活向来都是茶余饭后的谈资之一。卑微如执役的宫女,自然也在闲谈之列。但这谈,却绝非捧着经典掉书袋。如元稹的“闲坐说玄宗”(《行宫》),虽然说明了“闲坐”,但其姿态却仍然脱不了大人先生们追昔抚今的情怀,还是隔了一层。又如白居易的《上阳白发人》,诗句虽毫不晦涩,“老妪能解”,但其如泣如诉的姿态,也不免让人生出敬畏之心,甚或敬而远之。

事实上,对于平头百姓来说,他们更愿意在劳碌的生活之余,说些能够让人会心一笑甚至开怀大笑的故事。而这些故事,虽然可能只是来自戏曲、影视的戏说,但也不必太过计较。真耶假耶,是耶非耶,顺其自然。



潮剧《换偶记》便是演绎两个宫女命运的一出戏。故事不知发生于哪一朝哪一代,剧情大概是这样的:贾月英与张幼花原来都是皇宫中的宫女。因老皇帝去世,新皇帝登基,宫女们也需要更新换代,那些没名没分的宫女便被官媒公开发配:就像待售的商品一样,一律头兜布袋。那些年老的、年青的光棍们只要交纳三十两银子,便可领走一个宫女回家当老婆。结果,年轻的贾月英被老叟马大成买走,而老太婆张幼花则配与了年轻小伙冯天盛。恰好马、冯二人是同乡,回家途中,两对夫妻在客店相遇,把盏对饮,谈叙乡谊。张幼花与贾月英在宫中原就相识,张幼花虽然得配少夫,非常满意,但经过了解之后,却对贾、冯心生怜爱,转意促成他们。遂施计偷改婚书,将两人放走。马大成酒醒之后持刀追赶,被巡逻的衙役捉住,并将四人一同送交县衙。恰好县太爷的夫人也是少女配老夫,触景生情,于是暗中帮忙,终于撮合冯和贾、马和张重行婚配,并让两小夫妻认马、张二老为义父母,将来为其养老送终。一场换偶记,终于皆大欢喜。

这出戏堪称是潮剧丑戏的经典,也是已故潮剧名丑洪妙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潮剧俗谚有云:“无丑唔成戏”。这出戏总共九个角色,除去两个跑龙套的衙役,四个丑角占了大部分的戏份,而这四个丑角的表演又各具特色,诙谐滑稽的桥段,也随处皆是,且多能不落俗套,将潮丑表演艺术之精华表现得淋漓尽致。

洪妙先生是潮丑的代表演员之一,他擅长反串女丑,如《辩本》中的杨令婆,《苏六娘》、《张春郎削发》中的乳娘,无不功架十足,惟妙惟肖。他在这出戏中扮演老宫女张幼花,这也是戏中最让人瞩目的角色。

开场时,冯天盛心花怒放地带着买来的妻子同行回乡。张幼花却担心冯天盛嫌她年老,一直不肯揭开头上红巾。冯天盛心急看到娇妻容貌,几番劝说之后,红巾终于揭开,冯天盛顿时惊呆,继而懊丧,张幼花则自怜自叹,唱道:“想奴当年十六岁,被官府选进内宫,数十年来,全无闻过皇帝味”。张幼花所唱的,本来极有白居易在《上阳白发人》诗中所写的“入时十六今六十”的苦况韵味,但一句“皇帝味”却使观者不禁发笑。随后,张幼花又数说了自己的若干好处,能够“浆浆洗洗,缝缝补补”,苦求冯天盛带她回家。洪妙在此处将人物的老于世故、诙谐乐观的性格表现得韵味十足。

客店一节更是让人绝倒。由于两人形貌相差甚多,店家并没有将他们的关系往“夫妻”上面想,一上来便热情地称呼张幼花作“老阿姆”,张幼花随即像触电似的,喝道:“老字勿落!”这一来店家糊涂了,只是“婆孙”、“母子”乱猜一气,而张幼花则连连否定。最后,店家实在没辙,只好请教。张幼花故作矜持,缓缓说道:“伊是我个官人。”还特意将“官人”二字的发音拖长,似作娇羞之态。店家随即应声,“原来是个奴才。”因为潮音中“官人”与“掼篮”发音相近。胡闹了好久,店家才弄清楚两人的关系,这对老妻少夫才算顺利入住客店。

等到马大成与贾月英到客店,却又是另外一番光景了。马大成一听店家称自己为“老客官”,随即大怒,连声吼叫。店家倒也世故,也因为受了张幼花的教训,便马上转口称呼“小生客官”,马大成随即转颜。接着,店家客套地问马大成“尊姓大名、仙乡何处”,马大成却假充斯文,故意提高声调,说道:“我是赤兔马的马,天地之大的大,有志竟成的成。”说到最后一个“成”字,还故意加重了语气,貌似“一本正经”,实则令人捧腹。店家听他这么说,也就打蛇随棍上,说道:“那这样说,你是排第七十三了?”马大成听了摸不着头脑,店家解释:“孔子门下七十二贤士,加上你不是就七十三了么?”谁知,马大成把店家的嘲讽当作奉承,一听大喜,继续自我陶醉,看着真叫人不能不笑。



这出戏是潮剧名编剧谢吟与洪潮合作整理而成的剧本,在情节布置、人物形象的处理上都十分精到。特别是人物形象,三对夫妻,虽然都是老少配,但却各有特点。又如两对夫妻同样入住客店,同样因为老少配引起店家的误会,但却都各有妙处。

金圣叹评《水浒》,曾提出“犯中见避”、“将欲避之,必先犯之”的观点,旨在通过同类人物在相似或相同遭遇(“犯”)中的不同表现,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如同是丑角,张幼花的角色是老年女丑,她老于世故,却又娴于诙谐,这和她在等级森严的皇宫中动辄获咎的生活经历是不无关系的。而马大成的身份是个小商人,更准确地说,可能是个小贩,戏中表现出来的便是自大、粗鲁,好冒充斯文,但关键处却抓住个人利益不放,也颇符合人物的身份特征。至于店家,则是世故、圆滑,在迎来送往之中插科打诨。这个人物与马大成虽然同属老丑,形象却绝无雷同。至于县太爷,则属于潮丑中的官袍丑,戏份虽然不多,但也将一个看似懦弱昏庸,实则不乏精明的小官吏形象演绎得入木三分。特别是他在审案过程中惧内的表现,更让人忍俊不禁。

当然,这样以丑角为骨架的戏,便不免俗,或不入大人先生的法眼。但我以为,这样的俗,却正是当下潮剧创作所缺乏的。俗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恶俗。现在的某些剧作,初看上确实词句文雅,细观之却言之无物。这样的雅,其实比俗更加没有价值。因为戏曲本来就是雅俗共赏的艺术,你非要卖弄文化,而实际上却无雅可谈,最后只是落了个不尴不尬的境地。考其究竟,这还是编创者们未能深入生活,挖掘出与普通人群息息相关的生活信息,并将之升华为戏剧艺术的缘故。



这出戏中所透露出来的婚姻观也颇值得玩味。老夫少妻,或老妻少夫,如出自愿,本来都是无可非议的。但因为是官媒强配,无论是张幼花,还是贾月英,都没有选择的自由,因此,不论是冯天盛的懊丧,还是贾月英的楚楚可怜,就都牵动着观众的神经。基于此,最后的大团圆结局也就是众望所归了。但请不要忘记,马大成头上却还悬着“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古训。老配老少配少固然是皆大欢喜的结局,于他却是最大的损失。好在编剧倒也通晓人情,最后安排了冯天盛、贾月英认两老为义父母,也算解决了这段离奇而荒诞的姻缘,当真的“大团圆”了。

行文至此,忽然想起前些年,有某知名的高龄老翁娶了某妙龄女子为妻,于是众皆哗然。但值此文明社会,这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问题,又不能公然指摘人家的道德问题。于是,某些人便摆起道德家的姿态,或在私底下探讨人家的生理问题,或是不着边际的窃窃私议,种种形状,不一而足。然而,对当事人来说,婚姻本来就是两个人的事情,却因为一方的高知名度,而使得两人成为街谈巷议的对象,实在让人在感叹某些人的八卦之外,又为其觉得冤枉。

《换偶记》剧照,洪妙扮张幼花,叶清发扮冯天盛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