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网友说太原郑村唱北路梆子,但不知道是那个团,第一天没去,第二天上午是郝建东的《穆柯寨》,晚上是北路梆子前辈贾桂林之女吴天凤主演的《王宝钏》,很想听吴天凤老师唱,晚上早早去了郑村,村里的戏迷早早的坐在台下了,这个团就是原来的梅琳北路梆子剧团。今晚是吴天风老师的《王宝钏》,还真没有看现场看过吴老师演这出戏。看了吴老师的演出,基本百分之七十是贾桂林老师的风采了,吴老师的音色、唱腔、扮相都与贾桂林前辈相仿,很像。北路梆子这个本子是武承仁老师根据原来《算粮》改的,正如曲润海老师所说,这出戏从拜寿开始,到拜寿结束,首尾呼应,剧情安排合理,人物出场恰当,每个演员都有戏,现在成了北路梆子中久演不衰的剧目。
“三击掌”这场花脸也有戏不少,这次演的这个演员我感觉比去年演的那个花脸年纪要大些。在唱腔方面是按老北路唱法,基本遵循董福的唱腔,表演也老练。近一段时期发现有些不管本剧种或外剧种的内外行及戏迷,对北路的老唱法有所推崇,他们认为老唱法才能体现北路梆子,有些唱法接近于晋剧,就是晋剧行内演员也不太认可。有个朋友曾在内蒙一带跑红白事,那里的人们对北路梆子感情很深,他们还能学唱几句老的大北路唱腔,倒是我们忻州和大同有些淡了。他们认为翟效安、孙一清、吴天凤、贾粉桃这些演员符合北路原风味,能体现北路的粗犷奔放。
这场《王宝钏》,三个重头戏在“三击掌”、“别窑”、“探窑”、“拜寿”,北路梆子演员中老旦的专工,几出戏里专演老旦。这场“探窑”就有老旦不少戏份,没有舞台经验的演员很难掌握这一点,从开始的喜、到看见寒窑的忧,再到母女分别的悲,台下有位老大爷看的入了戏,不时拭去眼角的泪花。到后面“拜寿”这场,王宝钏面对父亲和二姐的指责,与他们义正言辞,巧妙力争。剧中增加穆洪这个角色,就把薜平贵脱险回朝作了铺垫,使薜存在有了合理性,这出戏在后面很有喜剧色彩。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