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二人台的历史沿线观二人台的音乐特点
摘 要:
二人台是一种集民间曲艺、民间歌舞、民间小调对唱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表演形式通常为两个人。二人台的曲式结构基本上是以单曲体为主,联曲体次之,少数曲目具有板腔体的音乐特点,但又不是严格意义上程式化的板腔体。二人台的发展经历了“打坐腔”、“打玩意儿”、“二人台”三个阶段。“打坐腔”是二人台的雏形阶段,其板式主要以流水板式为主。“打玩意儿”是二人台的形成和发展阶段,其板式主要以“三板式”为主。二人台成熟阶段的板式已基本完善,但目前没有完全程式化。只有“带鞭戏”是以慢——中——快序列性速度变化的唱腔来贯穿全曲的。在具体运用上往往是因戏而议,因曲而议,因人而异。
关键词:
二人台 河曲 打坐腔 打玩艺儿 曲式 板式
绪 论:
二人台是我国北方独俱魅力的曲种。它发源于晋西北河曲一带,形成和发展于晋陕蒙三省交界地带和内蒙古西部地区,流传于山西、陕西、内蒙古和河北四省区。它是在河曲民间小调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因此可以把河曲民歌视为二人台的母体。
二人台是在黄河文化和农耕文化的背景下孕育的。是在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及黄河黄土文化和草原文化的相互碰撞、相互融合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比较年轻的曲种(剧种)。蒙汉文化交融是二人台的重要特色之一。
二人台的曲式结构基本上是以单曲体为主的,即专剧专曲、一曲一调,如《五哥放羊》、《挂红灯》等。同时联曲体也较为常见,如《姑嫂挑菜》。少数剧目具有板腔体的音乐特点,并以第一人称的形式直接扮演典型人物出现在表演和演唱中。如《走西口》、《探病》。二人台的艺术表现形式可以分为硬码戏(叙事说唱式),带鞭戏(歌舞表演式)和对唱这三种类型,可以说二人台是一种集民间说唱、民间歌舞、民间小调对唱为一体的综合艺术表现形式。严格来讲,二人台这种艺术形式是很难界定的,这是二人台区别于其它剧种的重要特点之一。劳动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创造出了这种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完全可以表现生活中方方面面的内容,何必硬去追求其形式呢?
请登录会员阅读全文。转载时请注明:来自 /“打玩意儿”阶段的曲目是以单曲体为主,并出现了少数联曲体,同样还是以分节歌的形式进行演唱。在曲调若干次反复过程中,速度变化的幅度加大,为了适应不同的速度,原曲必须加以改动。对原曲的处理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加花旋律,一种是简化旋律。
把流水板作为其他板式的基调(通常以2/4拍记谱),慢板就是把基调的时值扩大一倍(通常以4/4拍记谱)。由于时值的扩大,速度的放慢,音与音之间间隔长,空隙大,强弱拍交替频率较疏,因此在旋律的装饰上存在着较大的活动余地。为了使曲调在扩大时值,放慢速度后更加连贯流畅,艺人们通常把原曲调进行加花处理,即在旋律的骨干音之间加入许多经过的、辅助的和装饰性的音符,民间称其为“最难唱的大弯大调”。
快板是把基调的时值压缩一倍(通常以1/4拍记谱)。由于时值的缩短,速度的加快,音与音之间连接紧,节拍强弱感交替的频率变得很密,因此原曲调不能适应快速的板式。从而民间艺人们又通常把原曲调进行简化处理,即在原旋律中提取骨干音,把骨干音以外经过的、辅助的、装饰性的音符全部省略掉。由于此板式以1/4拍记谱,是一种有板无眼的快速板式,所以在给曲子伴奏时,梆子每小节敲击一下,民间艺人们因此称其为“单打”。
捏字板是在快板基础上把时值扩大一倍,同时把节拍压缩一倍,给听众的感觉是演唱速度不变。梆子每小节敲击了两下,因此艺人们称其为“双打”。但是在时值扩大一倍的同时,小节数也扩大了一倍,再加上击拍的方式是有板无眼,所以捏字板仍然是以1/4拍号记谱,梆子实际是每小节敲击一下。在记谱上,捏字板把快板简化了一倍,但是旋律不加任何改动,因此在理论上应把快板和捏字板放一块对待。这两种板式都属于快板式的范畴。由于捏字板是“双打”所以听起来捏字板比快板的节奏更为鲜明,情绪更为热烈。
在民间,习惯把慢板,流水板,快板或捏字板合称为“三板式”。 “三板式”是二人台的基本演唱板式。
三.成熟二人台阶段的音乐特点:
二人台形成且基本定型后,联曲体在二人台曲目中也较为常见,但不以其为主。在二人台的一些大型剧目中,尤其是在现代剧中普遍运用的都是联曲体。一些剧情复杂的二人台大型剧,单曲体是很难胜任的。只有类似“糖葫芦”状的联曲体才能充分的驾驭这些情节复杂的大型戏。如:大型古装戏《方四姐》就为典型的联曲体。
请登录会员阅读全文。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