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二人走上台,就看咱俩转起来,二人转就咱俩,能演千军和万马……”舞着手绢,摆着云手,很难让记者相信眼前这位身体硬朗的唐宝善老人已经82岁了。作为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辽南二人转”的代表性传承人,唐宝善把传承绿色二人转当作了己任。
演出获得郭沫若的赞誉
由于家庭贫困,唐宝善从13岁就开始跟随戏班学习评戏、影戏、二人转,虽然个子小小的,“小孩戏”却是唱得有模有样,观众都叫他“小唐蛋”。1959年,唐宝善有幸拜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金开芳为师。在戏校的三年,唐宝善熟练地掌握了辽南二人转说、唱、逗、耍等表演技能,形成了辽南二人转的独特风格。
1965年11月,辽宁省新曲艺观摩演出会在沈阳举行。唐宝善、牟淑君作为复县代表表演的单出头《三到刘家》、二人转《镶牙记》等节目受到了领导和广大观众的好评,同年12月31日《人民日报》副刊发表了《镶牙记》,这是建国后《人民日报》首次发表的二人转作品。当年年底,复县评剧团曲艺队专程为郭沫若演出了《镶牙记》、《三到刘家》等节目,得到了郭老的好评。回京后,郭沫若特地为曲艺队写了牌子并题名。回忆起当初的荣耀时刻,唐宝善依旧激动万分:“郭老看过表演后说我们演出水平很高,也很有教育意义。”
不许徒弟表演中带半点“黄”
“二人转是大众、亲民的,在田间地头都可以表演,舞台可有可无,可以给观众带去最质朴、简单的快乐和思想理念。我心中的辽南二人转是纯洁的,我对徒弟的最基本要求就是不能在表演中带半点‘黄色’,我不希望有一丝半点的杂质污染了它。”老人说这也是他为什么一直坚持辽南二人转的绿色表演。
为让更多人爱上辽南二人转
“我现在82岁了,仍然坚持演出,基本上一月一场,每场基本有1000人看,这样一年也有一万人能够看到我表演的辽南二人转,知道有个绿色的辽南二人转,知道瓦房店有个80多岁还在唱辽南二人转的老唐头,我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作为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辽南二人转的代表性传承人,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辽南二人转,唐宝善参与了2012年CCTV网络春晚的录制和电台的节目录制。
唐宝善说他正在考虑在瓦房店开个辽南二人转儿童班,让孩子们从小学唱,让绿色二人转能够继续传承下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