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当前位置:汉程网 >艺术 >艺术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一、简述西路淮剧

淮剧根源于苏北的两淮(淮阴、淮安),流传于盐阜(盐城、阜宁)、扬泰(扬州、泰州),扩布于沪宁及皖东一带。

淮盐地区处于北方鲁文化和南方吴文化互为过渡和影响的地带,在这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淮剧,其总体风格是既有北方戏曲的高亢豪放,又有南方戏曲的柔和委婉,具有本地区特有的艺术特色。

淮剧生长在农村,且长期为农民服务,所以,它的舞台语言和表演特点等,都有着浓厚的苏北地区的乡土风味。

淮剧的唱腔曲调来自苏北民歌、劳动号子、民间说唱。处于上河地区的淮阴、淮安的语言声调,比下河地区的盐城、建湖的语言声调要偏高且稍硬,所以在两淮地区田间号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淮调],比盐城、建湖地区的[下河调]粗犷高亢,由此,就形成了淮剧“西路”与“东路”的区别。是[淮调]的兴起,奠定了淮剧唱腔音乐的基础,后来的[拉调]、[自由调]也都是在[淮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淮剧的最基本唱腔[淮调]只以锣鼓衬腔伴奏,且已形成了起、承、转、合系统架构和规范,这又是有别于其它剧种的一大特色。

淮剧的语言总体上属于北方语系,但它却仍留有北方语中已没有了的入声韵类,这对研究中国汉语言的分布和衍变有着特有的价值。

淮剧的表演又与傩巫演化而来的香火戏一脉相承,这对研究中国地方戏曲的起源和发展具有典型意义。
二、目前的现状、人才队伍的结构、存在的问题

1、目前的现状、人才队伍的结构

我团编制80人,现有在编人员52人,其中高级职称11人,中级职称16人,初级职称12人,专技无职称人员13人。从现有的人才数量和质量来看,已经成为制约我团发展的一个瓶颈,要解决人才队伍的结构和人才资源的配置是我团的当务之急。就目前的人员配置和专业结构已是青黄不接。作为市级文艺表演团体,能够担任专职导演、专职作曲、专职舞美设计的人才是极度匮乏,乐队人员配置不齐,在编人员只有5人,打击乐都没有专职人员,巡回演出都是由演员兼带。从年龄结构来看,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年龄偏高,40岁以下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比重较小。人才的业务水平乘差不齐,由于近几年市场不景气,为了扩大演出区域走市场,排练的都是些音乐剧,使得一些年青演员在淮剧表演专业水平利用率比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人不得其事,事不得其人”的现象,造成了人才浪费与闲置。

2、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现代社会多元文化的冲击下,在以电视、电脑为代表的“斗室文娱”影响下,淮剧也和大多数地方戏曲一样,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已处于濒危状态。

1、后继人才匮乏。编、导、演、乐、美都缺乏,尤其是演员行当不齐,高素质的能挑大梁的角色很难挑选。

2、事业经费短缺。想看戏的观众还是很多的,特别是在农村,每次送戏下乡时都是人山人海,可一要钱就没人看了。在这种情况下,只发百分之六十的工资,就很难再坚持演出,更难提及艺术生产。

3、在引进人才方面,由于剧团的特殊性,对于急缺的专门人才要受到编制、学历等硬性指标的限制,基本上无法做到自主用人。

三、如何解决问题、巩固和提高

1、为了剧团正常发展的需要,解决人才紧缺的问题, 2007年9月,我团委托文化艺术学校培养了20名淮剧学员,学制五年,通过多方面的努力和协调,由市财政解决了这20名新学员的培养经费,加强了我团戏剧后备人才的培养,同时确保了传统淮剧艺术的延续发展。

2、引进优秀青年演职员。需政府对我团在这方面加大投入,尽快从兄弟剧团中引进、择优选聘录用人员,充实到剧团。

3、分阶段,不间断培养接班人,加大剧团年轻演职员工的培训力度,开展短期培训、以戏带功、名师指导等方式,并通过老演员传帮带和“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以此来提高演职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我团还利用小排练场的优势,为青年演员复排了多部传统淮剧剧目,并开办了周期性的演出活动,这样既让青年演员得到了锻炼,又能通过定期固定地点演出,巩固老观众群,培养新观众群,还可以进一步扩大西路淮剧的影响。

四、当前和近期的目标、规划

1、明确淮安市淮剧团为西路淮剧重点保护的剧团,在经费上提供保证,艺术上保持风格。

2、淮安市淮剧团每年演出不少于120场(农村演出占70%),并要积极支持业余的和农村的淮剧团开展演出活动,必要时可派员上门辅导,共同为繁荣淮剧而努力。

3、以优惠政策招收一批具备良好条件的淮剧学员,并以名师、专家授课,以保证西路淮剧的艺术传承。

4、建立好西路淮剧艺术档案的陈列工作。抽调专人,搜集整理西路淮剧的相关影音资料,做好挖掘、搜集、整理工作,并汇编成册,建立淮剧资料档案馆,保护西路淮剧艺术的延续发展。

(1)、组建西路淮剧研究小组,开展理论研讨活动,为西路淮剧的保护和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2)、选编淮剧优秀唱段三十首,并制作成音像资料。

(3)、录制具有西路淮剧特色的传统剧目,作为传承的宝贵资料。

5、提高精品意识,力争有新剧目参加以后的每届淮剧节。

6、在省、市有关部门的领导下,由淮安市淮剧团具体制订和实施西路淮剧五年保护计划:

五年计划

2009年

组建西路淮剧研究小组

选编淮剧优秀唱段
撰写相关文章

制成音像资料
2010年

录制具有西路淮剧特色的剧目

开展优秀唱段教唱活动

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为西路淮剧的教学资料

培养淮剧票友

为传承、弘扬西路淮剧作保障

2011年

坚持演出活动

继续开展教唱淮剧活动

每年120场

2012年

举办淮剧优秀唱段演唱比赛

招收新学员

普及淮剧、培养观众

培养接班人

2013年

力争有新剧目参加淮剧节

有论文参加研讨会

力争获较多奖项

五、落实的具体办法和建议

1、 在运行机制上,我团希望通过改革现行工资制度以调动演职人员的积极性,但一方面由于工资水平本身就很低,从一部分人的“半碗水”中舀出一些水来倒入另一只“半碗水”中,犹如剜肉补疮;另一方面,由于我团资金短缺,采用“加法”来激励德艺双馨、贡献较大的演职人员也只是一句口头承诺。

2、剧团经费保障程度普遍偏低,政府的财政拨款也没有着重体现分类指导与重点扶持。由于实行差额预算管理,是按剧团人员工资总额的60%左右划拨,剧团人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太低。除财政投入的不足外,投入的结构和投入的方式也不能充分发挥其效益,对剧团投入的数量也没有与其效益挂钩。现有的社会保障条件也不足以支撑艺术人才管理与流动的社会化。

3、剧团基础设施陈旧,设备老化。剧团的排练场面积小,又兼作仓库,我团现是在外租用仓库,排练场虽已重新装潢,但由于时间较长,每年都要做多次的检修,极大地影响了我团的正常工作;剧团对音响、灯光、乐器等设备要求较高,加之长年流动演出消耗较大,却得不到及时添置和更新。

4、政府对剧团在用人政策上要给予倾斜,扩大剧团的用人编制指标,放宽进人条件,尽快从社会中引进、择优选聘录用人员,充实到剧团,才能从根本上优化剧团的人才素质结构。

5、是要对剧团加大投入,努力改善剧团人员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大幅度提高奖金福利待遇,以保证人才在剧团进得来、留得住、干得好。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