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型批评视野中的二人转
——再论二人转的源流并兼答曲六乙“另类文化阐释的质疑”
曲六乙先生的《关于二人转另类文化阐释的质疑-与杨朴先生商榷》((戏剧文学)2008年第1期),对我的《二人转的文化阐释》以八个题目一万八千多字的篇幅进行了全面批评,促使我更深入地思考了 我的原型视野,),的二人转研究。虽然曲先生站在了我重构的牛河梁女神庙圣婚仪式 "二神转"的基点上讨论问题,实际是认可和肯定了我的重构,而这种重构正是我二人转原型研究的最重要内容之一,但曲先生却对我的这种重构不作哪怕一点正面的肯定性的评价,这不止表现了曲先生与我的理论分歧,还十分明显地表现出曲先生对我的二人转研究持儿乎全盘否定的基本情感态度。曲先生提出的质疑较多,有些在我的书和文章,),有所论及,在此不再重复,现以曲先生所谈及的二人转与红山文化和萨满文化关系问题为中心,提出我的看法,与曲先生请教、探讨和交流。
二人转:红山文化和萨满文化的象征符号
在《二人转的文化阐释》第三章第一节"圣婚仪式:萨满的源头中我提出:"东北萨满跳神的源头应追溯到牛河梁女神祭祀仪式;萨满的原型是祭祀女神的祭司即巫;跳神的原型就是祭祀女神时祭司即 巫跳的祭祀女神舞; [1](P.13F}
曲先生说:"杨先生在文,中多处强调女神庙圣婚仪式及其交靖舞是萨满的源头,但在专著的一段文字,},又说,萨满的实际源头'肯定更为遥远',这使我糊涂了,怎么出了两个源头?或许是杨先生用词疏于严谨?但他接着又说,却对萨满的源头在女神圣婚仪式,'是我们现在根据考古材料所能看到的源头'。那么就请拿出这些考古材料,如果确实有科学根据,我将放弃我的观点,服从真理。',我是根据考古发掘的女神像、女神庙、女神文化象征符号等,又运用跨文化比较的方法- 当本民族的文化材料不能说明本民族的文化现象时,可以运用其他民族的材料来说明,根据我国其他民族和弗雷泽《金枝》 圣婚仪式原型模式的比较,认为牛河梁女神庙和女神殿就是举行圣婚仪式的神圣空间,而女神庙、女神殿周围巨大的空间 是用来跳圣婚仪式舞的,女神的圣婚仪式是一个女神和它的配偶跳交靖舞或模拟交靖,基本形式是"二神转",而女神及其 配偶的"二神转"就是由萨满装扮和表演的。我所认为的牛河梁女神庙圣婚仪式是萨满跳神的源头,就是根据现有的考古材料做出的判断。在牛河梁女神庙所代表的红山文化之前,有许许多多被认为是萨满文化的表现,但考古材料很难证明它们就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