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当前位置:汉程网 >艺术 >戏曲 >其他 >正文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说到中国的戏曲,我们可以用“源远流长”这个词来形容它。而且,在中国,很多地方都有自己的剧种,可以说“一方水土造就一方戏曲”。据统计,中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达到了三百六十多种,有京剧、越剧、豫剧、评剧、黄梅戏,还有我们现在所听到的吕剧等等。

吕剧是中国山东省最主要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它是由山东“琴书”发展而来的。山东“琴书”是一种只有两个人演唱的“说唱”艺术,到1953年才被正式地定名为“吕戏”,也就是现在的“吕剧”。吕剧把山东“琴书”简单朴素的唱腔、自然的语言、容易听懂的特点都继承了下来,它能够用爽快的语言道出普通百姓的生活百态。《李二嫂》和《小姑贤》是两部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吕剧作品,而“人人都学《李二嫂》、家家会唱《小姑贤》,”这样一句顺口溜儿,让我们隐约地看到了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时候,吕剧在中国盛极一时的情景。

“任何东西,不创新,它的前途就是死亡。”在今天的《黄海明珠?中国烟台》节目中,中国著名的吕剧作曲家——丁博民先生将会为我们讲述他的吕剧作曲“创新”观。吕剧作曲家丁博民先生,从1953年开始从事吕剧音乐的创作事业。50多年来,他创作的《龙凤面》、《双玉蝉》、《苦菜花》等吕剧作品被广为传唱。其中由山东黄县吕剧团也就是现在烟台所辖的龙口市吕剧团演出的《双玉蝉》,在当年还曾经被中国最权威的出版机构之一——中国唱片社录制出版;另外,他参与创作的吕剧《苦菜花》还荣获了中国戏曲政府最高奖——“文华音乐创作奖”。

(丁博民)“我从1955年开始进行吕剧(音乐)创作,之前主要是收集一些音乐资料,比如说山东‘琴’书。吕剧是从山东‘琴’书发展而来吕剧《双玉蝉》的曲子是丁博民先生在1962年开始创作的,同年12月,《双玉蝉》在山东青岛正式上演,演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丁博民)“爆满(人特别多)啊,排队的那个盛况(有一些人)就是今天晚上看完了戏,不走了,坐在那里等到明天早上8点开门再买明天的票。观众买的是什么(为什么喜欢看)呢,一个是剧本,剧本剧本一剧之本。有人曾经说过这样的话,说这个剧本可以与莎士比亚的悲剧去媲美……”

吕剧《双玉蝉》讲述的是:在中国的封建社会时期,一个叫曹观澜的商人酒后误将自己十八岁的女儿曹芳儿许配给沈东川之子年仅二岁的沈梦霞为妻。不久,沈东川病故,临终托人将沈梦霞送至曹家抚养。一直以为曹芳儿是自己姐姐的沈梦霞长大以后中了状元,并且喜欢上了年龄与自己相当的一个小姐。曹芳儿得知后,忍痛隐藏真情,撞匾而死的这样一个悲剧故事。在上演之后,吕剧剧目《双玉蝉》受观众们的热烈欢迎,并且被广为传唱。

(丁博民)“1964年的时候,全(山东)省有50多个吕剧团,可以这么说,凡是山东省有吕剧的地方,有吕剧团的地方,都演出《双玉蝉》。第二个就是你的音乐,我想音乐也要与时俱进,保守是没有出路的,我不赞成保守。戏曲的改革,重要的就在音乐上,它是区别剧种的重要的标准。你想一想,大家都在念“白”(台词),那不都是方言话剧了吗?只有加上音乐之后,才有了地方戏。没有了音乐,就都是话剧了,没有区别了。”

出于这样的认识和见解,丁博民在《双玉蝉》的作曲创作过程中大胆地使用了一些歌剧中的音乐形式,对吕剧音乐进行创新。

(丁博民)“这个创新呢,我当时是用了很多新的方法,歌剧的方法,因为它先进嘛。比如说人声伴唱,比方说唱过门吧,还是5253,这个主调贯穿其中,这个音调老是在里面回旋。到了必要的时候,或者是主要人物的再现或主要情节的再现,这个旋律都要重新出现。这时,观众就有印象了,这就是这个戏的音乐主题。那时候,在歌剧里有,在戏曲里面没有,我把这个方法搬过来。贯穿(整部戏曲)的音调是(丁博民哼唱)。为什么用这个呢,第一,它是吕剧音调的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过去连接不是这样连接的。它一般的过门(丁博民哼唱),没有个性,因为它(《双玉蝉》)是一个悲剧,我就要它有一点悲剧的因素里头。所以就出现了这样的调子(丁博民哼唱)。除了器乐以外还要有人声去唱。到了关键时刻,表现手法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有一样就是人声(丁博民哼唱),这是曹芳儿在梦中想起她的弟弟来了,实际上是她的丈夫的时候,我们叫‘闪回’。人声代替乐器,没有乐器了,人声唱。人声伴唱和器乐的伴奏效果就不一样了,这些方法在当时是没有的。”

除了吸收歌剧的一些创作方法之外,丁博民在他的《双玉蝉》作曲过程中还借鉴了很多中国其它地方戏曲的音乐形式。

(丁博民)“再有就是吸收别的剧种的东西,熔化成吕剧的。比方说,吕剧没有反调的流水板,流水板是快板,是吸收河南梆子的。曹芳儿一听说女婿来的时候,还不知道是个婴儿的时候,非常高兴。(丁博民哼唱)豫剧常香玉的《红娘》中有这样的一个片段,把它挪过来,用上我们的旋律,吸收之后再进行演变,成为自己的东西。在旋律上有一些比较大的变化。《双玉蝉》第一场演出的时候,就有人跟我要这个曲子。”(丁博民)“我热爱这个职业,离开吕剧我就不能生活了,我无法生存了,就已经到了这种程度。没有了这个(吕剧)我的生命就没有支点了。”

一生最爱是吕剧。丁博民先生现在仍然是烟台一所艺术学校30多个孩子的吕剧老师,教那些喊他“爷爷”的孩子们学习吕剧。(丁博民)“(在吕剧方面)要好好学习,要把传统的东西首先拿到手,能拿多少拿多少,这是根本。先继承下来,之后,你就能大胆地发展,惟有发展才有出路。这个东西(创新)绝不能是没有本、没有源只有流,得有源,没有源不行啊!只要继承下来了,你怎么发展想拉回来就太容易了。往前走一步太难了,我还是鼓励往前走,不行你拉回来。步子大了不要紧,把改革的改回来就是了。畏手畏脚很容易啊!但要前进一步太难了。所以我说好好学习传统,好好学习现在我们其他音乐领域的、其他音乐门类的,其他艺术门类的,那些先进的、带有时代精神的,青年人们喜闻乐见的、雅俗共赏的、老少皆宜的,通通拿过来,我们可以挨个做实验。”

在我们现在的日常生活中,电影、电视、互联网等等这样多元化的休闲娱乐方式,已经对包括吕剧在内的中国传统戏曲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那种“人人都学《李二嫂》、家家会唱《小姑贤》”情景也早已不复存在。面对这样的情况,丁博民先生仍然相当乐观和自信。
(丁博民)“即使现在年轻人不喜欢,我想他将来也会喜欢的,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个话是真理啊。中国民族的东西不会消亡,目前的这种沉闷是暂时的,只要大家认真地继承传统,大胆地创新,我觉得任何的一个剧种都是有希望的。而且现在也有这样的先例,比如说,上海的越剧,在当地还是十分有观众的……”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