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当前位置:汉程网 >艺术 >艺术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传承文明谱新曲  促进和谐话沧桑——记河南省卢氏县青年曲剧团

2013年元月7日上午10时许,在河南省卢氏县药城药王阁大殿前,鞭炮齐鸣,鼓乐喧天,卢氏县青年曲剧团迁址揭牌庆典仪式在热烈的掌声中拉开帷幕,本团名誉团长谭先进、原卢氏县人大主任彭修身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对卢氏县青年曲剧团二十年来对传承和宏扬中华民族戏曲文化艺术所做的不懈努力和卓越成绩做出了充分的表扬和肯定。同时到会的还有县体协秘书长吴金钟,司法局长谭先进、宣传部付部长祝小荣、文化馆长王春生、副官长李淑霞。祝贺的单位有南阳市西峡县曲剧团、洛阳市百花曲剧团等多家礼仪婚庆公司。贵宾和演职员们胸前的红花相映生辉。整个大会隆重、热烈、有序。阵阵掌声将大会一次次推向高潮。

卢氏县青年曲剧团是一个自发组织,自我发展,自我壮大,自我成熟,在二十多年的风雨历程中逐渐成长起来的文艺团体,剧团始终以“从学习中求发展,竞争中求生存的思想”为原则。以弘扬中华戏曲文化艺术为宗旨,在艰难坎坷中,不断进取,不断超越,终于发展成现在的这支具有高超的演艺水平,优良的演职员工,现代化的舞台设备,深受群众欢迎和爱戴的演出团体。

卢氏县青年曲剧团团长方振明,县政协委员,卢氏县狮子坪人,自幼酷爱戏曲,初中毕业在南阳戏校学习期间,成绩优异被镇平县越调剧团发现破格录取。1991年,血气方刚的方振明放弃优越条件,自身回到家乡,立志为振兴卢氏的文艺事业作出贡献。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他借钱贷款卖牛,克服资金等种种困难创办了《卢氏青年曲剧团》。 剧团成立之初,各方面配套设施都不齐全,去邻村演出没有车,自家的架子车、邻居的手扶拖拉机就成了运输工具;没有音响设备,就用高音喇叭代替;不通电的山村,演员们就点着煤油灯唱。剧团运行需要资金,方振明卖光了家里的东西,还背了一身债。然而,再艰苦的条件也阻挡不住方振明唱戏的热情,每当村民们聚集在台下露出幸福、开心的笑容时,方振明的心中就会产生一股力量,这力量一直支持他走到今天。

上世纪90年代中期,电视机开始进入农民家庭,看戏的群众越来越少,演出市场进入低迷阶段,方振明的剧团也面临同样的困境。因为长期发不了工资,不少演员脱下戏装相继离开。眼看苦心经营多年的剧团就要散了,方振明情急之下跪在演员们面前哭求:“欠大家的工资我会慢慢补上,这戏咱还得唱下去。咱都热爱曲剧,说什么也不能散伙啊!”就这样,方振明挽留住了一部分演员,他带着剧团又开始了艰难的行程。
2000年以后,随着农村庙会、物资交流会等的兴起,方振明的剧团也有了转机。渐渐地,开始有人包场演出,一场戏下来能挣200多元,演员们的待遇也有所提高。剧团的命运看似峰回路转,但又面临着新的挑战。

一次,剧团到南阳演出,被问及有没有名演员和新剧目时,方振明哑口无言。团里的演员都是业余的,演的也都是一些老剧目,方振明顿感群众的需求和欣赏水平提高了,而剧团这些年能维持下来已是不易,根本没有想过其他问题。看来必须要提高剧团水平,否则就会被淘汰。于是,方振明托人四处打听、联系当地和外地的曲剧名演员,想方设法将他们请到剧团演出。十几年来,方振明为了提高演出队伍的综合水平,前前后后请了1000多名演员为群众演出,并邀请戏剧名家来团里为演员上课。

经过努力,演员们的水平得到大幅提高,剧团的声势也不断扩大,邀请剧团演出的地方也越来越多。看着剧团的状况一天天好转,方振明和演员们倍加珍惜,更加认真地为群众演出。不管演出地点再偏远,条件再艰苦,他的剧团都会按时到达,卖力演戏。

方振明带着剧团历经了低迷和高峰时期,走过了一段艰难曲折的道路,他始终把剧团视为自己的生命。他看到剧团缺乏专业人才,遂于2002年创办了卢氏曲剧戏校,办校期间培养了大批专业的戏曲人才,使卢氏县曲剧的传承发展后继有人。

卢氏县青年曲剧团自建团以来已度过了25个不平凡的春秋,25年来不畏酷暑严寒,道路艰难,一直巡回演出在河南山西陕西各个乡村,平均每年演出270多场次,深受群众欢迎,剧团每到一处,群众总是奔走相告,热烈欢迎,投入观看,讨论剧情,从潜移默化中深受教育。
卢氏县青年曲剧团不仅活跃了乡村群众的文化生活,而且为乡村群众传递了精神文明,为中央三令五申的“共建和谐社会”做出了一定贡献。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