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当前位置:汉程网 >艺术 >艺术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芗剧、赣剧、汉剧、湘剧、琼剧、滇剧、婺剧、淮剧、锡剧、苏剧……这些平常难得一见的戏曲剧种荟萃在同一个舞台,这个舞台就是正在江苏苏州进行的第十三届中国戏剧节,27个剧种创历届戏剧节之最,曾经被认为日益减少的戏曲剧种是否在慢慢恢复?戏曲小剧种的生存状况是否有所好转?

苏剧绝响再现

具备“评弹语言美、昆曲表演美、吴歌曲调美”的苏剧有着300年历史,与昆曲、评弹并称为“苏州艺坛三朵花”,而现在苏剧却没有专门的剧团,在苏剧《柳如是》之前,10多年都没有新创过大戏。

《柳如是》以苏州市锡剧团有限公司为主体,由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梅”、文化部文华奖得主王芳主演,历时4年、经18稿修改精心打造而成,被视为苏剧复兴之作,此次在戏剧节亮相,引来苏剧戏迷争相观看。

苏剧是由昆曲、南词和滩簧融合发展而来。有很长一段时间,作为江苏省苏州昆剧院的前身,江苏省苏昆剧团一直苏剧、昆曲兼演。王芳这一批在江苏昆曲界排行弘字辈的演员是在苏昆学戏时一同学习的。王芳回忆说,上世纪80年代初,苏剧常常一演六七场,走廊里都加着座位。而当年的昆剧处于演出低谷,苏昆剧团在经济上“以苏养昆”。艺术上,作为白话版的苏剧从昆曲中吸取艺术养分、学习舞台表演。2001年,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述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为了集中力量搞好昆剧,江苏省苏昆剧团改名为江苏省苏州昆剧院。苏剧的发展由此停滞,除了王芳偶尔在汇演时演出一折《醉归》,苏剧几乎从舞台上消失了。

“此次排演《柳如是》为今后苏剧长期存活舞台、展示新的艺术生命力、吸引更多观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们也希望通过努力再恢复起有编制的苏剧团,争取不让这么好听的戏曲剧种消失。”王芳说。

琼剧打造本地文化精品

琼剧是海南最具特色的剧种,有着300多年的历史。但是近年来,琼剧一直面临着人才青黄不接、观众不断流失的窘境。“2006年我刚到海南省琼剧院当院长时,因为工资低,很多人才都流失在外,琼剧的导演、编剧、作曲等主创人才更是十分紧缺,演出的剧目多为老剧本。”海南省琼剧院院长陈军告诉记者。

为了复兴琼剧,海南省琼剧院开始挖掘海南本地历史文化资源。2008年,海南省琼剧院集中力量打造了一部现代戏《下南洋》,不仅吸引了当地的老戏迷、培养了年轻观众,也在全国戏剧界引起了一定反响。在排演《下南洋》时,海南省琼剧院也开始创排一部关于海瑞的戏。

由于琼剧剧种特征不明显,长期以来行当不齐全,这给《海瑞》的排演带来很多困难。海瑞的扮演者符传杰就是由小生临时改唱老生的。“行当的转变难度很大,但给我们创造了学习的机会,《海瑞》的创作、演出,对我自己、我们整个团,甚至对琼剧的发展都是一个巨大的促进。”符传杰说。

上世纪50年代,琼剧曾经因剧目《红叶题诗》享誉全国,陈军说:“在当今社会大力反腐倡廉的环境下,《海瑞》的出现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我们希望借此次参演戏剧节的契机,让琼剧有机会再次走出海南,走向全国。”

剧种复兴不能只靠一部戏

据文化部相关统计数据显示,1983年全国共有374个戏曲剧种,到2012年已经减少到286个,减幅为23.5%,其中74个剧种分别只有1个职业剧团或民间班社,处境岌岌可危,面临团散剧亡的困境。“以前,不少剧种很多年都不见有新作出来,但从这次戏剧节来看,这种情况有了一些改观。”中国戏曲学院前院长周育德说。

“人才流失、经费紧张、观众老化成为很多戏曲小剧种发展过程中难以逾越的障碍,各地普遍存在编剧、导演、作曲、舞美等专业创作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严重不足的问题。”周育德说。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很多院团树立起“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观念,请来全国著名的编剧、导演、舞美、作曲打造一部全新的剧目。“但对于一部新剧目,目标不应该只是获奖,应该制定出继续扶持的计划和长期打磨演出的规划。”周育德说。

从戏剧节演出现场来看,虽然很多戏曲小剧种是苏州观众从没听过见过的,但对于精心打造的剧目,观众们都能很快接受并看得津津有味。由此可见,戏曲小剧种复兴需要好戏,并且正如陈军所言:“一个剧种的复兴不能只靠一部戏,需要连续推出几部精品剧目,重新凝聚起院团的精气神。”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