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当前位置:汉程网 >艺术 >艺术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剧本是一剧之本。剧作家的创作质量如何,影响到戏剧的排演水平和观众的认可程度。

真正意义上的琼剧编剧的出现,当在明末民初时期,但并不“单纯”,因为那些编剧往往是演员兼任的,或是也兼任演员的角色。

琼剧剧本创作与琼剧本身一样,也经历了自身发展的高低起伏,有过探索,有过成长,有过辉煌,也有过低迷。
琼剧作家曾经有过花一样的年华。

有道是“剧本剧本,一剧之本”。打量那些年代的琼剧编剧,在琼剧队伍里是何等风光,识字多,素质高,待遇也可观。有得他们的笔下生花,才创造出那些琼剧繁荣的年代。然而,随着时光的流逝,眼看“编剧队伍熙熙攘攘”时代的渐渐远去,直面“编剧人丁近乎绝后”的现今,好不让人扼腕嗟叹。近年来,任凭培养“编剧后人”的呼声一浪高于一浪,但始终编剧难求。

编剧生成:琼剧初露曙光

琼剧编剧的“初萌时期”大约在清末至建国前,其特点是一方面催生出“编剧演员”,另一方面衍变出“演员编剧”。

“编剧演员”是演“排场戏”而催生出来的。新中国成立前,琼剧班社多是演提纲排场戏,没有琼剧脚本,唱词道白全由艺人随口编造,也叫“嚼青斋”。每一个艺人都是“编剧演员”,一边编一边演,很考验一个艺人的“肚才”,肚里编得快编得好,就能吸引观众,否则唱白偏离主题的事时有发生。

清末艺人杨祚兴就是一位出色的“编剧演员”,不论台上台下,都能随口应景编唱。据史载:他演过一出讽刺科考弊端的戏《秀才担枷》,被知县传唤问罪。公堂之上,知县质问杨祚兴可知罪?他随口编唱:“……《秀才担枷》是好戏,教人勤奋读书诗。科考场里莫作弊,主考官应谦洁无私。倡导正义反有罪,难道扬恶才正理?大堂之上秉公断案,明察秋毫严惩腐儒!”知县自知理拙,无言以对,只好放了杨祚兴。传说,著名演员陈华也经历过“编剧演员”,他和对手演员在上台前,确定表演情节并以“下生螺”韵演唱,当对手把“下生螺”韵字脚几乎唱完,陈华演唱时怕重复韵脚,干脆应付两句调侃对手:“你的韵脚这么狭(读海南方言‘下’音),你都唱完我唱乜咧?”

随着上演有脚本戏,琼州梨园出现不少“演员编剧”。他们大都是“肚有文墨”的知名演员,戏演得多了,发现一些民间故事传说皆可入戏,便编写成情节简单的琼剧脚本供大小班社上演。《搜书院》成稿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原作者已经失传,上演后遭到当局禁演,导致台本失传。清末,名丑符美庆、吕凤清重新整理,因原本帮唱诗曲散失,只用科白形式上演;《狗衔金钗》是清末艺人吴福章根据民间传说创作而成,原剧名为《狗衔鬃》,解放初期经过末生伍宏芳(执笔)、名旦天上月发掘整理,由定安华丽剧团演出;《红叶题诗》是辛亥革命后由知名男旦陈成桂编写而成,剧情背景、人物情节在不断整理中产生变化,逐渐成为今日的琼剧电影。还有陈成桂编写的《金戒子定命》(即《春水浇桃花》),郭庆生编写的《广东开科》,汪桂生编写的《林攀桂与杨桂英》等,都成了后代艺人历演不衰的优秀传统剧目,“演员编剧”还有谭歧彩、陈俊彩、十五仔、陈烈三、林鸿鹤、陈悟彩,乃至近代的李长城、陈华等。

时装古装:并存成长的年代

吴发凤是民国时期琼剧星空的一道彩虹。他从演员到编剧,一路做得红红火火,尤其牵头在海口创办“琼崖优伶界工会”和“琼崖土戏改良社”,革了封建文化的命,将琼剧带入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吴发凤怀有一颗正义之心,才创作整理出《大义灭亲》、《林格兰殉义》、《爱国运动》、《新旧婚姻》等那么多传递正能量的文明剧,这些剧目营造出琼剧时装戏的一个时代,成就了原文昌县琼剧团。吴发凤剧作的显著特点是唱词通俗易懂,押韵整齐,易唱易记,他在《清冰爱情妻》里的一段唱词:“想老公骂才出嫁,出嫁是想老公骂。枚冤家,他欲打我愿静静,可惜只是讲话假。我女家,凑人拾烟与待茶,失他面子才讲下,不相不干这做说,才知对女爱情短……”如此出口如话的唱词,在吴发凤剧本里比比皆是,长期以来成为海南老百姓文化艺术消费的最爱。

新中国成立后,琼剧时浮时沉,演出剧目主要来源于整理传统剧目和移植外来剧种,那时期的编剧多是从“演员编剧”过来,整理改编是他们的强项,也没有太大才情构思创作一个大戏。半路出现一些较有才华的专业编剧,整理移植之余,也创作出一二个可以传世的新戏。如卢半飞、林炬、石萍、戈铁、莽夫、林剑、陈鹤亭等,都是那个时期的佼佼者。

琼剧作曲、理论家周庆辉说,整理传统是琼剧的一场持久战,一直到改革开放前琼剧舞台上还是以演传统剧目居多。但琼剧编剧有个显著缺点,创作本子本来就少,所编剧目情节简单,给人提供了题材,如《红色娘子军》、《搜书院》等,先有琼剧,后才被移植成舞剧、电影、粤剧。

改革开放:编剧的黄金时期

改革开放,琼剧空前繁荣,编剧队伍日益壮大。据权威机构统计,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登记在案的专业琼剧团有17个,镇、村级业余琼剧团近百个,每个县都有显示本县琼剧最高水平的县级琼剧团,每个剧团必配备一至二名专职编剧。海南文化主管部门每年必举办琼剧作者座谈会或剧本研讨会,参会的专业、业余剧作者最多时达到60多人,比一个正规琼剧团还要庞大。

海南琼剧院还创办一个戏剧文学社,除签约近十名较有成就的专业编剧外,还特聘了一批院外编剧。幻灯字幕上最先映出的编剧名字让老百姓好生眼熟,如朱逸辉、钟少彪、李放、陈之也、韩锐准、王朴、邢纪元、符策超、林国平、符气成、林克齐、陈文臻、王健、冯所庆等,还有广东剧作家吴之、李门、杨嘉的积极加盟。

直面现实生活,是改革开放后琼剧作家的创作理念,舞台上一度竞相创排现代戏。省琼剧院在建省前后创作演出了《红色娘子军》、《石井村》、《红树湾》、《还乡曲》等,其他市、县琼剧团除文昌继续排演吴发凤戏外,海南实验琼剧团演出《招工记》、海口琼剧团演出《海角惊涛》、万宁琼剧团演出《爱情之波》、白沙琼剧团演出《人生》、琼海琼剧团演出《穷人布施》、屯昌琼剧团演出《嫁不出去的的姑娘》、东方琼剧团演出《情网与法网》、崖县琼剧团演出《春风啊春风》、自治州通什琼剧团演出《路边店小姐》等等,是琼剧作家使现代戏在舞台上争妍斗艳,深深地倾倒那个年代的琼剧观众。

佼佼者:韩锐准和李放

韩锐准、李放,是近年琼剧作家群中的佼佼者。

韩锐准是原海口市琼剧团编剧,出身梨园世家,其父乃名响当当的著名琼剧小生韩文华,胞兄韩川准是琼剧知名丑角演员。韩锐准于1962年加入万宁县琼剧团当编导,1979年调进海口市琼剧团任专职编剧,默默耕耘近三十载,经他创作或移植改编的剧目有《丘濬变奏》、《刁蛮公主》、《秦香莲后传》、《吴起与公主》、《得意缘》、《红丝错》、《喜团圆》、《唐太宗游春》等数十部,并执导过《泪血樱花》、《丘濬变奏》、《林攀桂》等。

李放是一位“院长编剧”,在他任省琼剧院院长直至退下的近十年间,创作改编了42部琼剧并搬上舞台演出,掀起琼剧创作演出的一轮新高潮。李放从牛车夫出身,是先有诗名后得剧名,业余创作的诗歌《三月桃花汛》、《牛车夫之歌》、《五指山茶歌》曾经名扬诗坛。文采斐然的诗笔,为他后来写作琼剧唱词注入了高雅的格调,《苏学士海外传奇》就是尝试创作的第一部清新雅致的琼剧作品,这也是后来成为他的代表剧作的《苏东坡在海南》。1989年,李放被聘任海南省琼剧院主管业务副院长后,琼剧创作渐入佳境,独自或合作创作的《青梅记》、《苏东坡在海南》,是改革开放后最先献演全国戏曲舞台的优秀琼剧剧目,特别是《苏东坡在海南》一剧,应邀赴京参加国庆50周年全国优秀剧目献礼演出,并荣获文华新剧目奖。

李放在他的剧作集扉页上题词:“人生的意义在于以短暂的生命创造永远的辉煌,历史不会忘记对海南作过贡献的人。”李放创造过琼剧创作的辉煌,海南人民会记住他。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