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穿上这身黄色的‘龙服’,心里就挺激动!”12月20日下午,虽然天气有些冷,但是山东东营市东营区史口镇中学运动场上学习舞龙技艺的学生们热情不减,一招一式非常投入,正高高舞起龙头的学生张晨轩高兴地说。两条长龙中间的是该镇“舞龙传人”——东三村74岁的魏树东,说到为孩子们上舞龙艺术课,他一脸的高兴:“看到孩子们喜欢学,我睡觉也踏实了。”
走进史口镇中学教学楼,浓浓的艺术教育气息袭来。门厅两侧是巨幅的展板,学生的书法、绘画、剪纸、摄影作品张张精彩,在校园声乐、器乐、舞蹈大赛中的留影尽显着青春与活力。校长张俊福说:“去年,政府为学校建起了艺术楼,配备了钢琴、唢呐、架子鼓等多种器材,学校建起了乡村少年宫,几乎所有孩子都走进艺术社团学习感兴趣的艺术课。今年,学校又开展了‘非遗进校园’活动,邀请舞龙、剪纸、锣鼓、吕剧等艺术领域的老艺人走进校园,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校园艺术教育。”
在位于吕剧起源地——牛庄镇的东营区第二中学,开展艺术教育则主打“吕剧牌”。围绕吕剧传承,学校成立了吕剧社团,编写了吕剧教材,聘请市区吕剧器乐、表演专家每周走进学校授课,并与山东省吕剧院“牵手”,每年邀请省吕剧专家为师生授课,与师生同台表演。
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到吕剧社团,仅靠校外专家进校园授课已经满足不了需求。东营区二中副校长李志福说:“除学生培养计划外,学校还启动了社团教师培养计划,每周邀请原东营市吕剧团团长魏兆凯、原广饶县吕剧团团长毛怀志、国家二级演员郭京玲、东营区文化馆王玲玲等指导师生学习器乐、声乐和舞美,现在区二中教师基本个个‘一专多能’!”新学期来,英语教师王丽君参加全区的教师执教活动到区实验学校任教一年,仍坚持每周回到学校学习吕剧器乐技艺;年近五十岁的教师王彩年迷上了二胡、锣鼓技艺,每天晚上坚持练习。
唢呐、坠琴、扬琴、大提琴、中阮、横笛、笙……东营区二中吕剧社团有了自己的教师器乐队,学生学习器乐也有了身边的老师。浓厚的校园艺术氛围感染并教育着每一位师生。黄金光是学校的体育教师,现在已是名副其实的吕剧爱好者,创作的小吕剧剧本《小花学艺》经过专家修改、谱曲并指导排练后,即将搬上全区大型演出舞台。在今年的东营区“红烛奖”评选活动中,东营区二中获得集体奖。
师生舍弃部分校园时间学艺术,是“相得益彰”还是“得不偿失”?王长青说:“当然是前者。传统文化艺术的熏陶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在东营区,艺术课堂如同一张巨大的弹跳床,师生课业的压力在弹跳瞬间得到释放,并感受到了另一种轻松、愉悦与惊喜,因而能够以更充沛的精力、更高的激情投入到教育、学习生活中去。上个学年,全区各中学中考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绩。”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