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寿臣(1886~1961),男,原名万通,工架子花脸。祖籍山西洪洞,生于河北香河县,出身于一个贫苦的木工家庭,幼年随父迁京。7岁学艺,从师吕福善学铜锤花脸,艺名小奎禄。曾从唐永常、朱子久、阎宝恒等学艺。熔铜锤、架子花脸于一炉,唱念上自成一格,世称郝派。以气魄取胜,唱念韵味浑厚,工架凝练,表演浑然一体。他艺术态度严谨,善于刻画人物,数十年艺术生涯中,在220余个剧目中扮演过160多个主要和次要角色。
当时的北京舞台上名角如林,要想在艺术上有所成就,就要另辟蹊径。他在刻苦学习金秀山唱功的基础上,又认真学习黄润甫的演唱风格。同时得到著名梆子演员的指导,他又根据自己的自身条件,开创了其“架子花脸铜锤唱”的艺术风格特色。厚重是郝寿臣的整体风格,从他的演唱中、念白中虽然嗓音有些闷哑,但咬金嚼铁,每一个字都有沉甸甸的份量。他把鼻腔音变为口鼻共鸣,灵活运用,洋溢着一种深厚的韵味,形成了独特的郝派唱念。郝寿臣在做功上造型漂亮、身手干净、眼神准确,像一只活生生的猛虎,跃跃欲试,闪耀着超人的艺术光辉。郝寿臣一生塑造的舞台形象各个都是栩栩如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郝寿臣为了提高广大观众对花脸角色的兴趣,给观众以更多的美的享受,他注意在脸谱上苦下功夫。他与梅兰芳、程砚秋、马连良、高庆奎、杨小楼等人共同合作创演的新戏约近四十余出,每年平均排演两本新戏,新创剧目人物的脸谱没有蓝本可参考,他就按照剧情和人物性格去创造新形脸谱。他还改革了勾脸的工具和方式,还为众多的人物设计出符合身份和性格的服装图案。这种大胆创新的精神在净行演员中是十分难能可贵的,郝派脸谱艺术在京剧艺术的圣殿中独有其位,而且对京剧艺术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深远影响。
郝寿臣1953年任北京市戏曲学校校长,他的门徒有:袁世海、李幼春、王永昌、周和桐等。
诞辰:1887年,光绪十三年(丁亥);逝世:1961年11月25日,农历辛丑年十月十八日,22时05分。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