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京剧的发展
近代,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由于清朝统治者勾结外国侵略者的共同镇压,经过十多年的斗争,最后遭到失败。清王朝在镇压了人民的起义之后,更加没落和接近于垮台。他们对人民进行残酷的盘剥和搜擂,以求苟安。其政治中心北京得到暂时的安定和繁荣。因长期战争,广西、湖北、湖南、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各省的戏曲活动受到影响,无法开展。许多地方戏演员都离开本地,走向北京,使京剧有机会广泛地吸收各剧种的精华而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它逐渐脱离了徽班、尾剧而完全成为一个独立的新剧种。
这个时期,京剧的唱腔和伴奏音乐更加丰富,各行角色都涌现出不少著名演员。老生有谭鑫培、汪桂芬、孙菊仙等。谭鑫培唱做并重、文武兼精。他早年曾在京郊附近各县和农村演唱过,与劳动人民接触的时间较长,对生活有深广的体验,技艺也比较扎实,在艺术上是一位全面发展的演员。汪桂芬原来学青衣,倒嗓后改行,替程长庚拉胡琴,程去世后,他又登台演戏,擅长演帝王戏。孙菊仙兼学程长庚、余三胜和张二奎等前辈艺人之所长,演唱时气力充沛、高低腔运用自如。
其他演员还有梅巧玲,是梅兰芳的祖父,原为徽班演员,兼唱青衣、花旦两种行当,昆曲也有深厚的基础。时小福兼通京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