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从小我就生活在潮汕这一平原上,在我的认知里,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人的存在,同时潮汕文化也如影随形。说到潮汕文化,值得介绍就是潮剧了。无论你身处何地,听到潮剧,就是听到乡音,内心那个柔软的地方会激荡起无限涟漪,对故乡无尽的思念也一发不可收拾。
儿时,每每爸爸在客厅看潮剧时,我就会不由自主地犯困。说真的,以前对潮剧真的不感冒,一是因为听不懂内容;二是因为讨厌潮剧演员在表演时拖拖拉拉,一句话还要比划半天才能讲完,等得好不耐烦;三是因为潮剧表演时的背景单调、死板。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心里对潮剧不再像小时候一样排斥了。
其实,我也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不讨厌潮剧了,甚至有时还会跟着爸爸一起看呢,讨论一下剧情。或许是因为长大了,不再任性地霸占着电视机看自己喜欢的偶像剧或者娱乐节目,而是懂得了要体谅父母,学会跟爸爸看他喜欢的潮剧。可谁知只有真正接触潮剧,才发现她独特的魅力,渐渐地喜欢上了,也终于明白老一辈为什么在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中只钟情于潮剧节目。现在有时放假回家,就会跟老爸看看潮剧,听听名家名曲,有时甚至在我的笔记本电脑放碟片。个人觉得,通过潮剧,还可以跟我的爸爸沟通沟通心事,培养培养感情。
对潮剧,我谈不上了解。但我知道,每个剧种表演时的角色是分配好的。潮剧行当齐全,生、旦、净、丑各有应工的首本戏,表演细腻生动,身段做工既有严谨的程式规范,又富于写意性,注重技巧的发挥,其中丑行和花旦的表演艺术尤为丰富,具有独特的风格和地方色彩。就我目前看过的潮剧中,演员中似乎有这么一种倾向,小生的扮演者越来越多为女性,不知道是不是现在的男生都不喜欢演潮剧的缘故。还有一种现象,潮剧界的领路者对接班人的培养越来越偏向于低龄化,在揭阳的小梅花艺术团里面的成员年龄都是低于15岁。别看这些人小,演技还真没得挑,而且还挺博得观众的好感的。
在我们普宁,有这么一个名丑,说到名字,大家应该都对他的演技拍手叫绝。他,就是方展荣。从小,常听到妈妈说他的故事,这都是一位大妈告诉妈妈的,她跟方展荣老师是同村人。方展荣老师扮演的潮剧演出听说都满座,这也难怪,剧中的人物被他扮得活灵活现、幽默搞笑,而且他又爱耍宝,像折扇、腿功,这些更是吸引观众的眼球。印象中在《柴房会》里,当李老三碰到孤鬼莫二娘时,利用梯子这个道具,方展荣老师为我们展示了他高超的腿功,为我们带来许多精彩的特技表演。还记得一个家喻户晓的潮剧人物,李唔直,我们通常说到他时就会顺带说“李唔直捅水鸡,捅到二瓮银”,这也是方展荣老先生扮演的角色。其实,对于这样一个名角,他扮演过的人物有很多很多,同时他所扮演过的角色都深入人心,都深深地在我们潮汕人的心里烙下印迹,深深地影响着我们潮汕文化。
在我们村,过年的时候就会请潮剧团演潮剧给神看,家乡话叫“做大戏给老爷看欢喜”。站在戏棚前观看表演,这是我们长这么大这么近距离地看真人表演潮剧,其实内心还是很好奇很兴奋的。虽然有时请来的不一定主角都到,但即使是业余的,自己本身也是潮剧的票友,唱起潮剧来一点也不逊色于专业人员。在农村,有时潮剧票友喜欢相聚一起,泡上一壶功夫茶,个个都亮亮嗓子,唱自己最拿手的唱段名曲,这也是一道迷人的潮汕风景线。
现在,跟同伴聊天聊到潮剧时,不再像以前那样一个劲的批潮剧了,而是告诉同伴其实潮剧的魅力是我们年轻一代一直所忽视的,只有我们近距离或者真正接触潮剧时,你才能体会到,才会被她所吸引。《赵少卿》、《陈三五娘》、《刘明珠》等等这些都是比较经典的剧目,看完这些,你会发现原来潮剧故事性很强,也教会我们爱憎分明,敢爱敢恨,不畏恶势力;《桃花过渡》《丘孝》《十仙庆寿》等都是比较欢快,搞笑的剧目,当中,也是很有教育意义的。
潮剧,潮汕人乡音的荟萃;潮剧情思,我们潮汕人永远的情感归宿。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