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传法参加编写的一本关于吕剧起源、发展以及吕剧名人等的《吕剧》一书即将出版
“董永故里”、“吕剧之乡”、“中国厨都”是博兴县三张亮丽的名片,张传法的家乡便是素有“吕剧之乡”之称的博兴县吕艺镇。今年63岁的张传法不仅和吕剧有缘,自己还特别热衷于吕剧,他觉得吕剧作为博兴文化的一种特色,且现在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好好地继承下去。近年来,张传法参加编写的一本关于吕剧起源、发展以及吕剧名人等的约有24万字的《吕剧》一书,5月份即将出版。
生在“吕剧之乡”从小热爱吕剧
“我家在吕艺镇刘官村,唱吕剧的人很多,我从小就听,但是真正开始探访吕剧还是30多年我在民政局做地名工作的时候。”张传法说。
“现在喜欢看吕剧、学习吕剧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现在会唱吕剧的年龄大都在40岁以上。”张传法告诉记者,50年代时会唱吕剧的人很多,但是现在却很少了。因为早就觉察到了吕剧的这种危机,张传法早早地就投入了宣传吕剧的行列。
每年夏天,张传法都会组织一些吕剧爱好者到博兴董永公园、文化广场等地公益演出,已经坚持了7年多,“主要是为了宣传吕剧,使得吕剧能传承下去。”张传法有种害怕吕剧不能得到良好继承的危机感。
2011年1月份,在吕艺镇镇政委、博兴县国税局工作组以及京博控股集团的支持下,成立了吕艺镇吕剧团,任命张传法为剧团团长。张传法告诉记者,成立这个剧团他非常高兴,这样能有机会和老艺人们一起切磋吕剧,也能扩大吕剧的影响力。现在吕剧团有演员30多个,平均年龄在40岁左右。
下乡采风30多年搜集吕剧资料
最近,张传法在博兴县政协委员会的支持下参加编写了一本关于吕剧起源、发展以及吕剧名人等的书《吕剧》,约有24万字,5月份即将出版。因为不会使用电脑,张传法的写作草稿纸张就有1米多高。
张传法认为吕剧至今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每个年代都有适应这个年代的题材,比如解放初期倡导婚姻自由时应运而生的作品《李二嫂改嫁》等。
“没事儿的时候我就回老家听村里的老人们唱吕剧,一边听我就一边记。”张传法笑着说,在没有参加编写这本书之前,因为爱好吕剧,张传法坚持下乡采风已有30多年。“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怎么看吕剧、学吕剧了,再这样下去吕剧就绝了。”张传法担心地说。他认为吕剧现在之所以不昌盛的原因有三:一是重视程度不够,二是唱吕剧的人才少了,三是没有经济搭台。
坚持认为吕剧发源地是博兴
据张传法讲,2004年时东营市广饶县等地区认为吕剧的发源地是他们那儿,“但根据以前的历史资料等都能证明吕剧的发源地就是博兴。”张传法说。
张传法说,清朝末年,黄河改道后河堤失修,年年为害,造成大荒年,博兴县尤其厉害。于是很多人都出去乞讨要饭,但仅仅是上门要饭要来的饭很少,后来几个聪明的人发现唱曲儿能多要一些,于是他们就把当地风俗民情的小故事改编成曲子唱,逐渐就演化成了吕剧。
“现在最重要的就是把吕剧保护好、发展好。”张传法说,他认为继承吕剧传统,发展吕剧艺术是保护博兴文化的重要工作,也是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他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去了解吕剧,喜欢吕剧,使得吕剧源远流长。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