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月英 1947年生,河曲人,国家一级演员,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七岁便登台演唱二人台,她演唱的二人台唱腔婉转流畅,拖腔悠扬,明亮圆润,清脆轻巧,韵味优美,主要代表作有二人台《走西口》、民歌《大红公鸡毛腿腿》等。曾荣获山西省首届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山西省一级优秀演员称号。被授予山西省首届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忻州市职业道德十佳标兵称号。
编者话:许月英生长在黄河岸边,这里是二人台的摇篮,民歌的故乡。家乡的山水赋予了她得天独厚的灵秀与感悟,她从事二人台表演艺术近50多年中德艺双馨,成绩斐然。一出《走西口》被她演绎的出神入化,成为了一代经典之作,博采众长而成的“许派唱腔”,让二人台这朵艺术之花更加烂漫芬芳。二人台花腔女高音
● 曲润海
我从小喜欢听家乡的吹打乐《得胜鼓还朝》(即《大得胜》),也喜欢听正月十五唱的秧歌,如《走西口》、《观灯》等。后来上中学、工作,到了忻州、太原,听到了二人台的《走西口》、《挂红灯》、《五哥放羊》等戏和歌,使我耳目一新,非常兴奋。然而这都是感觉,是印象。知其然都谈不到,更不用说知其所以然了。虽然也曾看见过一本关于二人台的书,但专门论及二人台的代表人物的书却没有见过。勇吕的《山西二人台和许月英唱腔艺术》一书弥补了我的这个缺憾。
他的见解是客观的,公允的,他没有那种狭隘的地域观念,他尊重艺术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因此这是一本有价值的书。说这本书有价值,更在于书中真正论的是二人台艺术,论的是二人台音乐,论的是许月英的唱腔艺术,论得实实在在,论得恰到好处。
本书中用了很大的篇幅评论山西著名的二人台艺术家许月英对二人台唱腔艺术的继承与发展,抓住了作为一个表演艺术家的要害。一个演员,一个戏曲、歌舞“两下锅”、“双肩挑”的二人台演员,如果不会演人物,不会演感情,没有一口好唱,嘴皮子上没功夫,是很难胜任的。幸运的是,许月英在这几个方面不仅完全具备,而且是出类拔萃的。
许月英出身于民间,也出息于民间。她有幸学习了不少二人台老艺人的高超演艺,丁喜才、樊六、贾小秃、锁老汉,以及顾小青、任粉珍、吕桂英,乃至河曲县文化馆长张存亮,都给许月英的成长,夯实了基础。她又经过专业音乐家的多次指点与训练。中国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北京声乐研究所等单位的金铁林、祁玉珍、王福增、林俊卿等教授对她的指导和训练,使她在民族声乐的基础上,发声更加科学,又给她打下了进一步创造的基础。她唱的戏《走西口》,她唱的歌《挂红灯》等,都有她自己在继承基础上的创造和发展。由于她不仅唱得好听,而且说的清楚有力,她既能“扒圪墚”又能“钻山沟”,高、中、低音运用自如,“满腔满字”,声情并茂。她创造的“花花腔”是她最有代表性的演唱艺术,堪称二人台花腔女高音。
作者在论说许月英的唱腔时,充分地运用了对比的方法,举了许多对比的谱例,如《走西口》、《打金钱》、《五月散花》、《大红公鸡毛腿腿》、《十里墩》、《珍珠倒卷帘》、《借冠子》、《害娃娃》、《尼姑思凡》、《打樱桃》、《挂红灯》、《送情郎》、《转山头》等,都是把原谱和许月英唱的谱,放在一起比较,让人一目了然。这种研究方法,是建立在翔实地收集资料和对许月英非常熟悉的基础上的。这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本分的作学问的态度。尽管没有什么故作高深的言辞,却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读了这本书,思绪颇多。最突出的一点是,二人台艺术和二人台研究都需要不断有新人出现。二人台艺术也需要领导支持,政策扶持。二人台值得扶持,二人台也扶持得起。二人台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它不是稀有剧种“天下第一团”。它依旧是“两下锅”、“风搅雪”的艺术,便于反映现实生活,便于为群众服务。只要引起重视,扶持得法,二人台一定能够在新形势下得到新的发展,唱出新的“走西口”,再出几个许月英。
(本文选自《山西二人台和许月英唱腔艺术》序)歌从黄河来
许月英出生河曲县,这里是二人台的故乡,自古就有:“户有弦歌新治谱,儿童父老尽歌讴”传统。受家庭影响,她从7岁就开始登台演唱,1958年正式成为河曲县二人台剧团的小演员,边学习边演出,她主演的二人台剧目有30多个,演唱的河曲民歌达200多首,特别是她的代表剧目《走西口》唱出了自己的风格,兼收并蓄成就了“许派唱腔”,也成就了二人台艺苑中一道优美的风景。
五十多年的艺术人生中,作为著名的二人台表演艺术家许月英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1965年参加全国歌剧汇演,主演的二人台歌剧目《闲不住》获的了优秀奖,受到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中央首长接见并合影留念。她演唱的代表剧目二人台《走西口》和民歌多次在全国大赛中获奖。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专门录制播出了专题节目“来自民歌海洋的著名民歌手---许月英”。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唱片社共录制她演唱的二人台全剧《走西口》、《拜大年》、《小寡妇上坟》、《捉跳蚤》及河曲民歌《大红公鸡毛腿腿》、《人家都在你不在》等80多首,全国播放发行。中国录音录像总公司、太平洋影音公司、北京、上海、南京等音像社都先后录制发行了她演出的民歌二人台。
许月英首唱的河曲民歌《大红公鸡毛腿腿》和二人台《想亲亲》传唱至今,这些都是她吸取了二人台唱腔的精华,提炼而成。她演唱的《想亲亲》获山西省第二届民间音乐表演一等奖。被山西省歌舞剧院大型民歌舞蹈《黄河儿女情》移植演唱。《大红公鸡毛腿腿》流传更广,被歌唱家邓玉华、阎维文、谭晶等翻唱,唱到维也纳金色大厅。
对于许月英的成功,我国著名的二人台艺术家任艾英是这样评价她的:首先是基础扎实。我们都知道,二人台是植根于河曲民歌中的一个小剧种,民歌是二人台的艺术基础和丰厚土壤。许月英拥有河曲人天生的一副好嗓子,早年就学会了200多首河曲民歌,实力雄厚,厚积而薄发。
第二是勤奋好学。许月英有文化又好学,这在对艺术规律的理解把握上,就比其他民间歌手高出一截。虚心向学的人,总是更善于兼收并蓄,拿来众家所长为己所用。我在二人台中的唱腔、表现、身段、台步,许月英学得很认真,很虚心,基本都消化吸收了。她后来又到北京拜师李谷一,学习现代声乐方法,她的戏路很宽。
更重要的是许月英善于思考,精研业务,演唱并重,声情并茂。《走西口》是“许派唱腔”的代表作,在《走西口》中,她的演唱特别抓人,比如“哥哥你走西口……”一嗓子出口,能把人的心都揪出来了,在唱工逼人的同时,辅以跺脚、摇头等动作,全身是戏,把个新婚媳妇孙玉莲,突然面对生离死别的那种悲苦哀怨表现得入木三分,每每演到动情处,台上台下泪光辉映,情感的宣泄和交流酣畅淋漓。
许月英在她的艺术生涯中,使二人台声腔艺术得到了发展和提高,这是她重要的艺术成就,也是它对二人台最大的贡献。她在继承二人台前辈演唱艺术的基础上,借鉴其它剧种的演唱技巧和河曲民歌韵味,结合自身条件,总结撰写了《在假声的位置上唱出真声的效果》论文,她认为大多数二人台女演员用真声演唱,只有在唱高音时才用点假声,使声音不统一。通过用真假声结合的方法演唱二人台,既有真声的色彩,又有假声的位置,利用鼻咽腔共鸣,拓宽美化了声音,使声音清脆明亮,具有“金属感”,唱腔圆润,吐字清晰,气息较深,给人以活泼轻巧、韵味醇厚、回味无穷之感。
许月英继承并发展了“花花腔”、“满腔满字”、“夹说带唱”等十几种唱法。她演唱的二人台唱腔婉转流畅、拖腔悠扬、明亮圆润,清脆轻巧,韵味优美,形成自己的演唱风格,被专家称为“许派唱腔”,风靡了晋陕蒙,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二人台演员。作曲家巩志伟称赞她的演唱“声音甜美、吐字清晰、嗓音圆润,特别是她演唱的二人台《走西口》更是让人感叹不止。”
许月英早年师从丁喜才学习二人台、河曲民歌,后又向李法子、吕桂英、樊六等艺术前辈学习,一直担任二人台主要演员,以演唱《走西口》、《打樱桃》、《探病》等“硬码戏”为主,每年下乡演出300多场。在长期的演出实践中,技艺不断提高。她是中国唱片社、山西音像社等音像社唯一录制二人台《走西口》全剧的演员。
1994年许月英调入忻州市文联,负责音乐工作,进行民间音乐的收集研究,她重点研究二人台音乐,总结梳理了从艺50多年的二人台唱腔精选《山西二人台许月英唱腔艺术》一书,被评为“忻州市百佳优秀图书”,参与策划、示范讲解的《二人台表演艺术》一书也深受业内人士的好评。这些都为她传承二人台艺术,培养青年演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多年来许月英先后在河曲二人台剧团、忻州艺校、山西省艺校、内蒙艺校、中央音乐学院等地传授二人台唱腔和表演艺术,培养的学生有300多名,杜焕荣,苗俊英、王掌良、贺晔、张吉良、詹丽华、梁美琴、吕勇、范瑞英等都是她的学生。
歌从黄河来,许月英为二人台生,为二人台而歌。半个世纪的艺术人生中,她为了二人台的事业繁荣与发展呕心沥血,如今年年过花甲的她依然在为打造二人台文化的春天而辛勤耕耘。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