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其书
1938年6月生,四川音乐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埙文化学会副会长、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会员、四川省声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发明协会会员、四川民族管乐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竹笛专业委员会顾问、成都乐器学会秘书长。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9年获四川省德艺双馨文艺家称号。
1956年毕业于重庆市巴蜀中学并考入四川音乐学院学习,1960年毕业于四川音乐学院民乐系竹笛专业并留校任教。历任四川音乐学院民乐系管乐教研室主任,院教务处副处长,科研处处长,音乐研究所常务副所长等职。主要从事民族管乐(笛、箫、埙)教学、演奏、民族乐器研究、少数民族音乐研究等工作。从事音乐教育工作40余年,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学生成为国内各级文艺团体和艺术院校的骨干。
发表论文20余篇,编写笛子教材6册,创作新曲笛独奏曲《三峡随想曲》获四川省首届优秀文艺作品二等奖。
长期从事民族乐器的研究和改革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1983年改革成功“多功能组合式十七键新曲笛”获第三届全国发明展览银牌奖;
1997年获文化部科技进步四等奖;
1990年改革发明“双腔葫芦埙”获四川省首届少数民族文艺基金最佳奖、文化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发明奖三等奖。该成果受到国内外专家的高度评价,居全国领先地位。
主持承担国家教委八五规划重点科研项目《西南少数民族乐器研究》、教育部九五规划重点科研项目《西南丝绸之路音乐文化考察研究》;
参加国家文物局国家八五规划重点科研项目《中国音乐文物大系 • 四川卷》;
承担教育部十五规划重点科研项目《南北丝绸之路音乐文化对比研究》。
1990年改革发明“双腔葫芦埙”获四川省首届少数民族文艺基金最佳奖、文化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发明奖三等奖。该成果受到国内外专家的高度评价,居全国领先地位。
主持承担国家教委八五规划重点科研项目《西南少数民族乐器研究》、教育部九五规划重点科研项目《西南丝绸之路音乐文化考察研究》;
参加国家文物局国家八五规划重点科研项目《中国音乐文物大系 • 四川卷》;
承担教育部十五规划重点科研项目《南北丝绸之路音乐文化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