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当前位置:汉程网 >艺术 >艺术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郑广昌(1918~1942)

潮剧演员,工小生。揭阳县人。郑广昌自小父母双亡,叔父郑春西收为养子。广昌自小喜爱戏曲,恰逢潮剧老怡梨春班进乡做戏,老板萧钦泰赏识其天资,叔父遂将广昌卖与戏班。广昌进班仅半月便出台,不久即显其艺术才华,后又得林如烈亲授,专工小生,成年后越唱越红。郑广昌首本戏有《王金龙》、《褒姒乱周》和时装戏《姐妹花》,其中《王金龙》影响最大,郑广昌和吴松声合唱的“关王庙”,至今仍在民间流传。1935至1936年,郑广昌随老怡梨春班往上海演出《姐妹花》,他饰阿桃哥,当唱至“手待枋板爬上楼,触思身世泪悲吼”时,因念及自己身世,故演得入神入情,获得很高的评价,成为其时潮剧界的著名小生。1940年,郑广昌赴泰国演出,《王金龙》等戏在当地灌制唱片,饮誉南洋。1946年,郑广昌与泰国一家老板的女儿结婚,让其妻先回国,引起老板不满,演戏中被歹人踢死,当时才24岁。

一些潮剧迷常会脱口哼唱几句“袁金龙命中不幸,长街求乞凄惨重重。忆三姐怜才爱貌,芙蓉颜色惹人怡情”之类的潮剧曲句。类此耳熟能详的唱腔原来是上世纪30年代潮剧名小生郑广昌的唱腔名段,经他演唱之后不翼而飞流传开来的。郑广昌——名小生,名小生——郑广昌。在人们的心目中,郑广昌的姓名与小生行当已浑然一体。当年他所在的潮阳老怡梨春班每到一地演出,总要挂上“小生郑广昌主演”的招牌,观众也必定慕名而至,一睹为快。民间流传着“老怡梨,无看心唔闲”的口语正冲此而来。随着他的声名鹊起,戏班班主也专门为他雇了几名保镖保护他的安全,确保演出不误,确保戏金如流。

郑广昌主演的剧目及角色有《玉堂春》中的袁金龙、《杨家将》中的杨延昭、《卓文君听琴》中的司马相如、《群芳楼》中的陈俊、《褒娰乱周》中的周幽王、《戏珊瑚》中的叶元均、《美人蟹》中的金海、时装戏《姐妹花》中的阿涂哥等,还有其他许多拿手好戏。这些戏出的唱腔大部分都由当时的东方百代有限公司灌制为唱片。郑广昌的声音特点是高亢、宏亮、清纯、音域宽广。他的唱腔很有特色,最突出的是润腔细致到位。他咬字时对字头字腹字尾的刻意处理、音量的适度控制、气息的科学运用使腔调显得圆润优美。如演《玉堂春》的选段《关王庙相会》时,他开唱的重六调二板慢“袁金龙命中不幸”立即先声夺人,撩起观众对剧中人物不幸命运同情感叹的强烈共鸣。他的许多唱腔都能做到字正腔圆,哪怕转弯抹角都很有韵味。郑广昌唱腔的另一特色是明白晓畅、亲切动人。这主要表现在那些叙事性的唱腔内容上,如他演唱《戏珊瑚》叶元均的唱段:“珠明玉美在此中,千里有缘才得相逢,佳人才子堪匹配,望你允纳早结丝桐”,他把每字唱稳唱明唱落喉,不甩腔不做作,加上曲调上的传统对偶句,显得明白如话,亲切感人。另外,他的有些唱腔也不失诙谐,增加了音乐的情趣。如《郑元和落难》中,他适当运用了舌花,通过舌头的连续快速颤动,使声音产生另一种特殊色彩,这是一种技巧性的表现,很是花俏风趣。他的扮相表演极为动人,《地都区志》记述他“长相俊俏,唱工细腻,表演传神”;《揭阳县文化志》说他“以嗓门大音域宽、表演潇洒而驰名潮剧界”;《汕头市志》则记载了他一例:“民国24年(1935)冬,随老怡梨春班到上海为潮州会馆演时装戏《姐妹花》,把主角涂哥演得入神入情,引起不少观众唏嘘哭泣。上海报刊予以高度评价。”郑广昌的声色艺自然吸引了大批戏迷观众,倾倒了一帮小姐姑娘。郑广昌从小对于潮州戏的强烈兴趣及生性的聪敏智慧、戏班主萧钦泰的慧眼识珠、戏先生林如烈的悉心调教终使郑广昌一举成名,名扬潮汕。

透过艺术的光环,谁能想到,郑广昌的生活道路却是何等坎坷与悲凉。1918年他出生于揭阳县地都下成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出生时他父亲已在6个月前去世,出生后未满月时其母也撒手人寰。叔父收养了他。10岁时,他被外祖母接往炮台新寨。可惜翌年外祖母也去世,只得重回叔父家。就在当年,戏班班主寻访而来,他被叔父以三百块银元的身价卖与潮阳老怡梨春班为童伶,从此开始了他的艺术生涯。在旧戏班,人身失却自由,动辄挨打挨骂,他也曾被班主责打以至手指骨折。1940年夏随戏班赴暹罗演出,第二年,“广昌与曼谷一老板的女儿相爱,引起老板不满,暗中买通戏班中歹人,趁上台表演时,狠踢广昌胸部,当场吐血,医治无效,客死他乡。”(《汕头市志》)死时仅24岁。他的心上人得知此情,哭昏多日。后改嫁他人,次年又遇饥荒,出逃福建,不知所终……(据《揭阳文史》第七集区蔡汉铭文)

苍天动容,榕水呜咽。一代名伶留下的长恨歌如诉如泣。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