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丑,喜剧角色,特点是人物脸面中心勾画一小块白粉。因化妆部位面积较小,只限于突出面部中心,故又称“小花脸”,副行为“扎头将”。丑角脸谱之丰富并不亚于“大花脸”,有蝴蝶脸、豆腐块脸、腰子脸、枣核脸、桃形脸、菊花脸、象形脸、丑老脸等多种类型。“丑”最早的记载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是“虽三户能亡秦”的楚国之优孟,在宫廷杂剧中扮演已故宰相孙叔敖。汉剧的生态地区都在古楚范围内,“尚巫”的楚人创造了宗教傩仪的假面具,面具衍变成脸谱,巫觋衍变成“优孟”,于是又产生行当。艺术发展进步的分行导致丑角与净角各自独立自成体系。清初“楚曲”中,“丑”仍被称为“三面”、“三花脸”。丑行经久锤炼,成为迄今为止汉剧最为完善的行当之一。
丑行以插科打诨、幽默诙谐、行动灵活见长,表情丰富而夸张。虽没有小生俊俏,没有老生潇洒,没有武生英武,也没有花脸粗犷,却是“无丑不成戏”的要紧角色。汉剧五丑有当家戏,副行称为“扎头将”。传统戏中丑角扮演的人物种类繁多,有幽默、机智的善良人,也有阴险奸诈、刁恶悭吝之徒。在表演上一般不重唱工,以口齿清晰而流利的说白戏为主。但汉剧往往又有嗓音条件非常好的丑角,唱功独树一帜,誉为“生行丑角”。此一现象扩大了丑角的表现空间,使该行当能够全面调动唱、念、做、打艺术手段,展示出与其他行当截然不同的神情、韵味、风格和风采。
阎金锷于民国32年(1943年)在北碚国立编译馆著述的《汉剧·第二章组织》中说:五丑行“在剧中任务有三:(一)凡寓意讽刺之剧词,多自丑角口中出之;(二)调和大场面剧中之严肃空气;(三)表现市井细民之情态行事。其在剧情穿插中之重要性,不减于生、旦各行”。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