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央音乐学院教授 赵寒阳
摘 要:《金刚经》是佛教的一部重要经典,它论述了佛学的许多基本法则。作者从这些理出发,来解二胡演奏之道之惑,使人有茅塞顿开之感。本文共谈论了“我、相、无所住心、法与非法、是法平等、如如不动”等六个方面的问题,无一不切中二胡演奏之要害,实为所有热爱二胡人士的必读文献。
关键词:金刚经;我;相;性;法;住;心
近日研读《金刚经》,法喜不断。从中我似乎看到了一道光芒,尽解我对二胡演奏之道之惑。回头再看看众多的二胡学习者们,在艰苦的道路上时而迷茫、时而喘息的情形,真有感于禅宗五祖弘忍祖师所言:“汝等自性若迷,福门何可救汝?”(见《坛经》之<四>)其实在二胡学习的过程中,最大的障碍并不是自身音乐才能的缺乏,而是理性上的迷茫。佛祖说法四十九年,一再强调:人人皆有佛性。应该说,所有的二胡学习者,在自身的音乐性方面,都是够用的。而绝大部分的学习者,之所以不能最终成为杰出演奏家的重要原因,其根本在于不明白二胡演奏的理,这里面包括了99%在音乐学院和艺术学院里学习的专业学生。就像众生都愿意修成正果,但到底佛道要怎么修,知道的人恐怕就寥寥无几了,而真正能够认真去做的人就更少了。这就使佛道显得那么神秘,也使二胡演奏家显得那么金贵。我们总是抱怨,没有人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去做。我也一直觉得二胡演奏之道是一个亟需探索的领域,但当我初读了《金刚经》以后,发现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我们的先哲们就已经将世间一切法的理都告诉天下众生了。虽然那不是针对二胡所说的,但此法遍含三千大千世界,二胡作为一个小小的微小世界,自然也是理所当然了。
《金刚经》全称为《金刚般若波罗密经》,是印度佛教大乘空宗初期的经典。“金刚”本是指能够破万物,而不被万物所伤的、最坚实最锐利的金属,“般若”是佛家最高的智慧,“波罗密”意为渡到彼岸。“金刚般若波罗密”合在一起的意思是:能够斩除一切无明和孽习,从而获得解脱,到达生死之海彼岸的智慧。整部经的要义是告诉众生:怎样用像金刚一样锐利的般若智慧,带领我们到达那个不着相、无分别心、没有烦恼、不再造业的彼岸。一个人要修成正果,达到佛的层次,不知需要修行多少劫才能有所成就。在佛法这一点上,我连谈论的资格都没有。但如果我们用《金刚经》中所言的理来指导二胡的演奏之道,就会有茅塞顿开、豁然开朗之感。应该说,以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真谛,修成著名音乐家赵晓生所定义的琴佛层次,是完全在这一辈子就能达到的。下面我将一些肤浅的体会逐项陈述,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通达无我之法
《金刚经》第17段中言:“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金刚经》究竟无我分第十七)“我”,是哲学家们一直在探讨的永恒话题,也是我们众生最为执着的东西。可以说,在我们的一生中,无时无刻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