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当前位置:汉程网 >艺术 >艺术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摘要> 本文旨在立足于史论与技术角度,从发展历程、作品类别、代表人物等方面考察建国前二胡练习曲的发展,借助技术考证艺术、通过艺术观察技术,总结二胡练习曲创作的特点及发展规律。
    <关键词> 建国前 二胡练习曲创作 功能与特点
    <中图分类号>J632.21
    <文献标识码>A
    
    在我们的音乐生活中,练习曲可以说是一种有着特殊地位与作用的音乐形式,它对于提高表演者的音乐技巧(术)、深化乐意及音乐的表现力方面,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二胡练习曲的功能
    二胡练习曲主要以技术训练为目的,又有非常明确的针对性,它对掌握各种技术技巧和音乐表达能力有明显的的促进作用。在多年的艺术实践中,随着二胡的发展、作曲家创作意识的觉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形成了独特的表现形式和艺术形态。
    著名音乐学家乔建中在《二胡练习曲选》序言中写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练习曲作为某种音乐文献对一门演奏乐器所具有的独特价值是应该受到高度重视的……历经半个世纪,我们欣慰地看到,以二胡为代表的中国传统乐器都先后建立了练习曲为主体的基本教材体系。民族器乐教学因此向更高的水准向前迈了一大步。”<1>没有二胡练习曲,可以说就不可能有二胡艺术的成熟和繁荣,也就不可能有二胡的今天。练习曲对二胡艺术的发展起到了基础性作用,无论从教学体系的规范化还是在二胡演奏的实践过程中,她都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于构建这门乐器的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胡练习曲的出现摆脱了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以曲代功”的教授方式,使得二胡艺术有了一套正规的教学模式,为二胡艺术的繁荣发展提供了积极的养分和适宜的温度,对于促进二胡艺术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建国前二胡练习曲的代表人物及特点
    20世纪初叶,随着思想文化界掀起的思潮,音乐工作者们也不甘落后,纷纷创作出新的艺术作品,二胡练习曲方面代表性的有以下几位。
    1、周少梅的初探
    有关二胡练习曲,一般认为,它肇始于刘天华的47首练习曲。其实,它是从国乐教师周少梅(本文是按可考创作年代为序的)开始的。20世纪初,刘天华之师周少梅创作过练习曲性质的《国乐讲义》,其中有专门训练“三把头”的曲谱,这为二胡由民间向专业化、系统化迈出了一大步。后来,刘天华借鉴小提琴技术,为二胡编写了47首练习曲,使其这一为练习演奏技术为主的“西方洋音乐形式”在中国得以传承开来.
    周少梅在练习曲创作方面,为二胡艺术向正规化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成为第一位可考的进行二胡练习曲创作的“国乐教师”。在周少梅创作的三册讲义中,现存于江苏民间编印于1928年的《国乐谱》囊括了二胡从基本演奏理论到二胡曲谱的循序渐进的知识,是二胡练习曲方面的典型教材,其中“二胡曲谱分成二胡指法初学曲谱、二胡指法曲谱、二胡头把拉法曲谱、三把头拉法曲谱、独奏曲谱、合奏谱五大类。”<2>其中就有作者改编及新创作的练习曲(经查证,为作者1924年编写),涉及基本练习曲谱、提高曲谱。尽管此书只是周少梅作为国乐教师所用的讲义但其中的练习曲谱及对滑音、回滑音的标记、简谱加工尺谱的记谱方式,并且在谱子的右侧注以换把位置及演奏方法的标记,为我们留下了极其宝贵的资料。他筚路蓝缕为二胡练习曲向系统化、正规化方向发展奠定了基础,这在二胡艺术发展史上是功不可没的,应当受到史学界重视。
    2、刘天华的四十七首作品
    刘天华他创造性地借鉴西方器乐特别是小提琴练习曲编创的经验,为二胡编写了一系列的技术练习曲,在二胡艺术发展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二十世纪20年代,民族音乐家刘天华对二胡前沿性的研究改革,致使传统二胡在时代的传承中以异军突起之势、拓展了一片光明美好的天地。他大胆借鉴吸收西洋音乐之长处,编写创作了一套新式的科学的演奏艺术教程(包括他的47首练习曲和10首独奏曲)”<3>
    笔者对这四十七首练习曲进行了分析,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作出总结:
    从作品类型来看,47首练习曲均属于基础技巧的练习曲。从左右手技巧来看,他的作品涉及指法练习、换把练习、颤音练习、揉弦练习、装饰音练习。在刘天华的47首练习曲中,关于换把的练习曲(练习41至练习44)共5首,涉及空弦换把、同指换把、异指换把三大类。从右手弓法训练看,刘天华的四十七首练习涉及基础的几种弓法,涉及分弓、连弓、顿弓、保持弓等。其中顿弓、保持弓是作者借鉴小提琴的演奏技巧,“不拘一格”的运用到二胡中来的,改变了二胡传统上所认为的“萎靡不振”的特点,使之富有号召力。这些练习曲还对演奏符号进行了规范,至今流传。从练习曲的结构来看,多短小精练,常为几个乐句的组合,音乐进行多为摸进或排比乐句;弦式上多为D调、G调、F调。
    总之,刘天华的二胡练习曲奠定了二胡艺术由民间走向专业化的基础,刘天华的四十七首练习曲是对二胡科学化系统化教材的初探,他是二胡练习曲发展史上一位里程碑式的人物。“他的二胡练习曲,采取由易到难、由简趋繁、循序渐进的方法,符合器乐演奏的一般规律……既有专门的技术练习,又有综合性的技巧练习……在六十年前的今天,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4>这些练习曲都是为练习某一技术、技巧而创作的,内容简洁,材料简单,是训练艺术性音响及高超技术的基础,有助于技术技巧的完美。
    3、其他学者的探索
    此时期,练习曲创作除了周少梅、刘天华之外,尚有刘天华的弟子陈振铎、储师竹、俞鹏、王抒情等人。他们的突出贡献在于创作了练习曲的另一类型——乐曲型练习曲。
    陈振铎出版了教材《怎样习奏二胡》(简谱版、重庆青木关国立音乐院出版),他将训练技巧与趣味性融为一体,不但对于训练习奏者演奏技巧有效,而且“别开生面的运用了颤弓加打音的技巧”<5>。俞鹏他借鉴并吸收西方弦乐的技巧,在作品中出现了持续的自然泛音与人工泛音的组合、力度较大的双弓、顿弓、跳弓等复杂的弓法及持续的颤指、速度较快的琶音等技巧。他的练习曲创作收集在《南胡练习曲集》中。同时期,刘天华的另一位高徒储师竹,继承了刘天华二胡练习曲的创作手法,编创了一系列二胡练习曲,汇集在他的《国乐》一书中。这些创作以谱例的形式流传下来,为我们研究二胡演奏技法的发展、考证二胡艺术的沿革留下了宝贵的艺术价值。
    三、总结
    本时期二胡练习曲的发展从音乐本体看,尚处于起步阶段,多是为训练技术技巧的专门的练习曲,旋律单调、枯燥,不乏个别的“标题性”练习曲,但相对少见。从调式、调性上看,这时期的练习曲多是D调、G调、F调、C调等单一弦式的练习,较为简单,转调相对少见。从练习曲的旋律来看多是中国“新音乐”时期的因素,吸收外国的艺术形式和演奏技巧运用到二胡练习曲的编创中,尚处于“摸索期”,“文人音乐”占很大比重,缺乏反映中国各民族的“风格性练习曲”。从音乐节奏节拍上来看,多是常见节奏,难度不大,印证了当时音乐的发展状况。
    此时期二胡练习曲的创作手法是在“纯中国、纯民间”的基础上的单一创作手法,多借鉴西方器乐练习曲的形式,但传统风格浓厚。结构上多是常见的四句体式,简洁精练,创作还不成体系,比较零散,不能系统化、规范化的运用于教学。
    
    参考文献:
    <1>王国潼,张韶.二胡练习曲选.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1-2.
    <2>倪志培.周少梅的艺术生涯载《中国二胡名曲荟萃(上)》.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464.
    <3>孙宇嵘.中国二胡演奏技法训练教程.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04. 
    <4>鲁日融.刘天华继承发展民族音乐的历史贡献及其现实意义.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92,(4):40-41.
    <5>向延生.中国近现代音乐家传.辽宁:春风文艺出版社.1994.581. 
    
    作者简介: 
    顾晓莹(1983—),山东聊城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中国传统音乐研究。渭南市朝阳大街西段渭南师范学院艺术系教师
    (陕西,渭南师范学院艺术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