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弓弦乐器演奏中气息的运用 |
刘英健 |
|
内容提要:对一个胡琴演奏者来说,左右手的演奏技术、技巧及音色的掌握与运用固然重要,但是只把注意力集中或停留在这一层面上是远远不够的,如果只是单纯的按照谱面上的指法、弓法奏每一个音,没有气息的配合你的演奏技术在纯熟、音色再优美也只能说你演奏的是音符,而不是音乐。因为无论是演奏技术还是各种层次的音色化与运用,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更好的表现音乐,都是为所要表现的音乐服务的,也就是说,真正的核心、灵魂的东西应该是音乐。 本文将阐述气息在音乐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气息与句子、全曲和韵味的关系,来表现合理运用气息是演奏者把握和控制乐曲的重要条件,使演奏者进一步了解气息是化于乐曲之中,可以统治整个演奏的音乐灵魂。 关键词:气息 演奏者 呼吸 贯通 一、引言 做为一名民族弓弦乐器演奏者,有扎实的基本功纯熟的演奏技巧及音色的控制与运用虽然重要,但是,只把精力集中或停留在这一层面上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无论是演奏技术还是各种音色的变化与运用其目的都是为了更加生动地表达音乐,体现作品内涵,传递信息。也就是说,真正的核心问题是音乐本身,怎样才能生动的表达音乐呢?笔者认为气息的运用在胡琴演奏中对音乐的表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笔者对许多演奏家演奏的乐曲进行观察与分析,发现所有的演奏家除对乐曲演奏技术、技巧的熟练以外,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气息贯穿于乐曲的始终,即音乐的呼吸。 气息,狭意上是指生活中人们通常讲的呼吸,它能维持人的正常活动。音乐也是有一个个“呼吸”构成的,没有 “呼吸”就没有乐句,没有起伏,没有语调,没有结构,以至于没有“生命”。“呼吸”时而上升——下降,时而运动——平静,时而激昂——缓和,时而一阴——一阳。它和音乐的走向是一样的。同样,没有呼吸的音乐是没有生命的音乐。无论哪一个时代的哪一首乐曲,都建筑在一个又一个的呼吸连环的基础上。 二、气息与句子的关系 气息与句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们在演奏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句子的划分在文章中,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每天我们都要用语言与他人进行交流与沟通,于是,划分句子、语气的准确表达与运用就显的尤为重要,如果语不成句或断句不当,则难以表情达意,会令人费解。音乐也是如此。 演奏者在演奏中气息的运用,既要符合演奏者的自然生理规律,又要注意乐曲进行中句子的划分,一定要在适当的地方换气、呼吸。如果句子划分对了,气息也就随之变的顺畅,相反,如果气息不能适当的进行调整与控制的话,音乐语句的正常交代与叙述也会受到影响,使语句变的不清晰,显得语无伦次,乐曲的节奏也会受其影响。 三、气息与全曲的关系 完整的演奏一首乐曲要求演奏者达到全曲的气息贯通。笔者认为,这是将演奏的作品推向成熟的重要环节。对全曲的气息的贯通就意味着全曲掌握的完整性。 气息贯通,顾名思义,运气必须首尾贯通,上下贯通。气息不通称之为“阻塞”,音乐的气息贯通取决于演奏者的气息是否顺畅贯通,在演奏的过程中,演奏者要随着音符的变化而变化呼吸,就是把无数大大小小、快快慢慢、长长短短的呼吸有机组合,贯通一体,不漏半点衔接、拼贴的痕迹,使无数大小呼吸的连环变成一个畅通无阻的大起伏、大呼吸群。在延绵的呼吸群中,首尾贯通的气息,我们通常称为“贯气”。 怎样才能达到全曲的气息贯通? 1.把握乐曲的完整性。它具体体现为在演奏中全身的每一个动作的准确、协调与连贯。 准确,指左手按弦的准确,换把的准确及右手弓法的准确与拉弓长短的精确无误,达到高度的准确性,能使演奏干净、利索而意图明确。协调,指左右手的配合及全身各部位在动作、发力、放松、紧张和力量转移方面的互相配合。连贯,指动作的熟练程度,要经过充分练习使动作的变换成为下意识,即不需要大脑发出特殊的指令,就能从一个动作自然、连贯的进行到下一个动作。演奏者若能把乐曲演奏的准确、协调、连贯、完整,那就达到了气息贯通的第一步。 2.气息贯通要求演奏者对作品的大结构有着贯通始终的正确把握。在练习中,乐曲时常被分割为一小段、一小片、一小句甚至一个个音地进行研究,当演奏者达到相当熟练的程度,那一小句一小句,一小段一小段的音乐无疑应被一股大气连接,这一“大气”就是对作品整体把握的程度。演奏者在熟练了乐曲的每一个细节之后,最重要的使命便是将整首乐曲圆汇贯通,一气呵成,这种一气呵成依赖于音乐整体结构的清晰把握,这需要演奏者要有一个阶段比较多的将乐曲从头至尾演奏,以逐步建立起音乐的整体感。 3.气息贯通还需要演奏者在技术与表现上达到完美的一致融合。 在困难片段练习时,演奏者的注意力常常放在如何克服技术难点上,而欲将这些技术难点纳入音乐整体成为其中的一个自然而然的组合部分,这需要彻底排除对这些片段的心理上的紧张感,并把注意力从技术难点这一问题上移开,从而,顺畅的把这些困难片段与其它段落天衣无缝的连贯起来。通常,由于困难技术片段,易给演奏者造成紧张情绪,演奏者常常容易在这些片段到来之前,预先产生加快速度,肌肉紧张,乐句断裂等弊病。针对这种情况,演奏者应当有意识的练习,养成“放松”、“自然”,的习惯,从而使音乐能够流畅的进行下去。只有达到这一境界,“技术”才会真正被“遗忘”,而音乐的进行对音乐内涵的发掘以及音乐表现的意义才能真正被贯通为一个完美的整体。 4.气息贯通与呼吸的有机结合。呼吸的速度与深度对演奏影响及大。呼吸过急、过快,会直接引起速度的加快。吸气过深、过猛,容易促发情绪的过分激动,以至用力过分,速度过快等等。在舞台上,演奏者的心跳一般都会比平时快些,演奏时掌握的速度也容易比平时更快。为了避免以上可能发生的情况,演奏者在日常练习时就应该注意运用气息,掌握呼吸。一般情况下,呼吸要慢而平缓,吸气不易太深,只要慢慢吸到一半即可;吐气也不要完全吐完,要在腹中留一些气,随后屏住一段时间,但也不要屏的过分,再慢慢吸气,如此循环反复。这种缓慢而平稳的呼吸同样需要经常不断的练习,并养成习惯。在完整演奏一首乐曲时,要随时注意呼吸与音乐的关系,可以大致上确定哪些地方呼吸稍深些,哪些地方稍浅些。任何一点,哪怕细微的呼吸混乱,都可能造成演奏中的意外。平时,经常练习呼吸与音乐的关系,那么这一类因为呼吸不畅而出现的意外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5.气息贯通又指在准备并达到高潮的过程中,尤其是达到高潮的瞬间,要提起“丹田之气”,暂时“停止呼吸”,把全部精神集注在乐曲的高潮点上,在高潮点过后,再缓缓把气呼出,以适应高潮后音乐的下降、消退或松弛。 演奏一首乐曲,要最终把气息贯通,需要相当长的时间磨练,气息贯通意味着演奏的成熟,对乐曲的练习,至此可以认为基本达到目的。 四、气息与韵味的关系 “韵味”是中国的一个传统的美学概念,它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特征。“韵味”也是民乐演奏者长期追求的一个话题。怎样才能把乐曲演奏的更加有“韵味”呢?这还要从气息说起。 气息与韵味表面上看,似乎没有什么联系,但仔细观察,可以看出,气息为内力,而韵味是气息的表现,韵味由气息决定,只有气息贯通才能使韵味十足,气息犹如一支巨大的主干,贯通于乐曲的始终;而韵味则犹如主干上的枝叶,曲折精巧、缤纷灿烂,倘若没有主干,枝叶何在。凡体现韵味的细微之处,均有气息的贯通才显得大气,才不会因为注意了“七零八碎”的小腔小调而失去首尾贯通的大气。 韵味要通过细节的刻画才能感人,气息则通过整体的构架而成立。气息与韵味的关系也是整体与细节的关系,音乐不能没有引人入胜的精彩细节,但没有整体构架的贯通,就象散落的珍珠,无法串连为一体,只有通畅延绵的气息才能如一条真正的项链,把零散的珍珠串连起来,构架在一个严密而匀称的形态内。 演奏什么样的乐曲就要贯穿什么样的气息,比如,演奏二胡曲《江南春色》、《良宵》、《月夜》等类似这种流畅、优美的二胡曲时,我们所运用的气息应该是自然、平静的,这种乐曲表现的韵味是平和、淡雅;演奏高胡曲《娱乐升平》时,我们所运用的气息应该是积极、匀称的。它的韵味则是喜庆、愉快;板胡曲《花梆子》,因为它是一首戏曲风格的腔体,它的韵味主要表现北方人的豪爽气势,在运用气息方面还要有所变化,要用富有激情的气息贯穿全曲。还有些曲子的韵味表现在乐曲内部的感情变化,因此在气息运用方面就困难的多,如二胡曲《江河水》,乐曲中的憎与恨,悲与惨的不同感情变化都要在气息中表现出来,引子的气息有深沉的气息,有屏主的呼吸,乐曲发展到高潮时有悲愤、急促的呼吸,乐曲结束时又有那种无可奈何,近似于叹息的那种呼吸。所以说,不同的乐曲就有不同的韵味,不同的韵味就有不同的气息,演奏者必须区分乐曲的韵味,以至于准确的运用气息,更好的演奏出有韵味的乐曲。 五、结论 总上所述,气息的运用不仅体现在中国弓弦乐器演奏中,在其它的艺术门类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做为一名中国弓弦乐器演奏者更应该借鉴、吸收其它学科的艺术精华来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不断的修养、完善自己,使得自己的演奏水平向着更高境界拓展。 参考资料: 1.《中国音乐〈浅论歌唱的心理调控〉》(2003年第三期) 2.《福建艺术〈音乐情感表现的若干思考〉》 3.《中国音乐〈乐器演奏中二度创造的理智因素与情感因素浅析〉》(2002年第二期) 4.《中国音乐〈从韵味的追求看民族声乐艺术的审美特征〉》(2002年第四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