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作品取材于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诗《新婚别》,反映了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连新婚夫妇也不能幸免。丈夫忍痛从军平乱,浴血疆场,妻子含泪送别,独首空房。 (原诗:) 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 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 结发为君妻,席不暖君床。 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 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 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 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 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 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肠。 誓欲随君去,形势反苍黄。 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 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 自嗟贫家女,久致罗襦裳。 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 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 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 在引子部分出现两种对比鲜明的场面:一面是号角齐鸣,阴云密布,沉闷低吟。 另一面是风景秀丽的田园风光,溪水潺潺,鸟语花香,炊烟袅袅,引进第一段主题。 一位待嫁的少女,正乔装打扮,是那样的温柔,纤纤细指正往头上插着花,从镜子里看到自己俊俏的脸庞,那么羞羞答答,还不好意思了,想到自己要出阁了,心里美孜孜的,还不时的回头看看自己的闺房,憧憬着美好的未来,浮想联翩。这是房间里的情形。 大街上,人来人往,一片节日喜庆热闹的场面,有挑担的,有敲锣打鼓的,人们奔走相告,表现了人们对这对新人祝福和庆贺的喜悦心情。这是大的场面。 再看看小的场面,小孩子到处跑,跑到新房外面偷看新娘。 新娘看着自己心爱的新郎,情义绵绵,柔情蜜意,那盏不太亮的小灯照在两个人的脸上,映出红晕,相互爱抚,温淳体贴。值得提一下背景中大提琴所演奏的复调,与主调相互照应和补充,使得两个人的形象更加鲜明,也使音乐更加生动。 天色渐渐的亮起来,也是暗喻两个人对光明的美好未来的期盼。 第二段一开头就是一个锣鼓交加,由远到近的急速场景,加上绑子的衬托,使本来已经焦急的心情更加剧烈,也使得作品前后形成了明确的对比,使强的更强,弱的更弱。 接下来是生离死别,悲痛欲绝,呼天嚎地,背景中的梆子表现的是紧急的催促,短促的背景音响使外面的天变的阴沉灰暗。 点击浏览该文件(第九段) 这是战争的场面,有呼喊,有号角,有冲锋,有撕杀,有胜利,有壮烈。 点击浏览该文件 这是一幅血腥撕杀后的场面描写:有的奄奄一息,有的已经牺牲,有的残肢断臂,一片惨状,战旗在硝烟中低垂着,好象在默哀。 荒野上,人们在为死难者送葬,队伍在缓缓的行进,这里的悲哀是很无力,很无助的,却又无比愤怒的控诉。 荒野上有活人的哀号和对死者的眷恋。同时也有死者亡灵的徘徊,久久不肯离去,他们是多留恋这个世界和家人,还有刚刚结婚的新人。 胜利了,人们又有和平的生活了,那些凯旋而归的将士们与家人团聚,欢歌笑语。 可那些为战争付出生命的将士们却看不到这一切了,他们的家人......亡灵在原野上飘浮着,飘向遥远的天边......背景音乐衬出遥远漫长的不归路。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