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奔流不息,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她见证了中华民族的苦难与艰辛,孕育了华夏儿女深邃的文化底蕴与文明。二胡独奏曲《黄水韵》用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乐器二胡真挚感人地抒发了黄河的博大、壮观、源远、流长……在乐曲中不仅听到了千古兴亡与民族苦难的无限感慨,更听到勤劳朴实的山西人民倔强的性格和对未来生活充满希望的高尚情怀。 一、创作理念 我与著名作曲家、指挥家景建树先生同为山西籍,对家乡共同有着无限眷恋之情,多次探讨以什么为切入点讴歌一曲,由此我们想到了母亲河。黄河流域是华夏民族文化的源头,其中山西一带的音乐、民歌、戏曲,以其突出的个性化、优美的旋律性而广为流传,当我们来到黄河岸边,一幅壮丽景观尽收眼底:座座延绵起伏的群山脚下,蜿蜒着汹涌澎湃的黄河,那一排排纤夫、一队队行船伴随着震天的号子在山谷间久久回荡,此起彼伏、余音不绝于耳。赤膊的纤夫背着纤绳,喊着号子,一呼百应、响彻云霄,壮观的景象犹如一幅铺天盖地、迎面而来的巨幅画面在脚下延伸…… <PR> 二、创作手法 <PR> 全曲由六个部分组成: 引子(8) + A (29) + B (27+41) +华彩(4)+ C(12)+尾声(10) 其中 B 由两个并列的小部分组成,这两部分都可以同 A 抗衡。所以,这是一首介于复三部和并列四部(单式曲式)之间的边缘曲式,调式为燕乐徵调式。乐曲中,为了加强西北音乐风格、巩固其调式的完整统一性和准确体现西北音乐的个性,作者较多的应用了降7与4音来支持全曲,扩大了民族调式的表现力。 <引子>:二胡与乐队以强烈的船工号子音乐作为全曲的开始。二胡Solo的旋律5 2 - 5 5 2 ……领出了乐队似众人呼应(5212)。紧接着是提高八度后更加高亢激昂、充满阳刚之气的一人领、众人合的号子般的旋律。为了形象地刻画出黄土高坡荒凉遍野的景象,作者在乐曲的引子部分及段落中设计开发了风吼声、喊山、流水、号子等音乐形象和演奏技巧,引子结束部分运用“风吼声”,形象地展现了具有西北特色、遮天蔽日狂吼的西北风。(演奏方法:左手食指正常触弦,小指只接触外弦,弓毛平行在琴筒上使两根琴弦共振,左手食指与小指形成的八度上下无规则的滑行,强弱高低即兴) < A >:水长流。 进入第一段的前两个音 是从二把位内弦2音开始,缓缓滑到空弦5,从进板就把人带入“酸”与”“粘”的山西音乐特点中。前六小节是一个三句体的乐段,音乐的展开似乎勾勒出凝重、深远的基调。第10小节第四拍和第11小节借鉴了弹拨乐器的演奏特点,轻巧且有弹性,尤如自问自答。此乐段似在回忆、在思索、在深沉的吟咏。紧接着是八小节的起承转合乐段层层推进。在全曲第18小节, 强调4音,并要压揉。第20小节装饰音6实际演奏音高为 # 6 , 一拍半的 降7 用缓慢的滑揉演奏,以求酣畅淋漓如痴如醉的音乐风格。从23小节开始,乐队织体开始变得厚重而密集形成本段的高潮,感情更加热情奔放。第27小节是二胡与梆子的对句。演奏处理刚柔相济,28小节除2424垫指滑音,其余力求颗粒性。在演奏整体 A 段时,气息要沉稳、深长,音色浑厚,气质内在,用凝重的旋律加强古朴深远、无限深情的咏叹。 < B >:号子。可分为 b、c两个乐段。 b段:二胡与乐队采用了戏曲中紧打慢唱的形式,乐段开头就出现了从小字一组的a到g 的七度大跳,这个强有力的长音,垫定了整个 B 段有一种磐石般不可动摇的坚定感,伴奏运用劳动号子的快节奏音型体现出一呼众人合的劳动场面。 c段:借鉴了山西晋剧垛板的手法,紧张而密集的音符与戏曲的风格融为一体。演奏时,不仅要求演奏者具备高超的演奏技巧,更要掌握戏曲的韵味。这里,启用梆子作为主要伴奏乐器与二胡犹如剧中两个人物互不相让、环环相扣、步步紧逼、一气呵成。在第68小节 ,4音用弯柱技巧演奏。(演奏方法:在奏第二拍后半拍空弦5的同时,左手做弯柱技巧的预备动作,再通过第三拍的空弦5将手型还原,变化动作要快而准确。) <华彩>:有别于其它乐曲在技巧方面的展现,而是从意境着手,追求 山、水、人合一的大自然之最高境界。在人与山对话即喊山的演奏上,巧妙地运用了内弦泛音,这个音区的音高恰到好处的与人声相似,让我们仿佛感受到山里的汉子在和大山传递着具有神秘感的、蕴藏着真挚情感的呼唤、紧接着群山给予热情的回应,此起彼伏。109小节10911010z555尤如浪花时而跳跃、时而起舞撞击出高低不同的音符。演奏时,弓子在内外弦之间用飞弓快速换弦,左手即兴演奏。整个华彩乐段演奏的处理应时隐时现,演绎着梦幻般的意境,浮华的尘世烟消云散、荡然无存,而感受到的是源于原声态的质朴感,寓意着人与大自然真情拥抱,无限的真善美尽显其中。 < C >:快板。 有着很高的技术含量,频繁的变化音,快速换弦、快速换把的演奏技巧的运用,表现了船夫们驾驭船只在惊涛骇浪中如履平地的大无畏精神。 <尾声>:充分体现了西北自由体音乐风格,从123小节高音区域 逐渐渐快渐强达到高潮,音乐又缓缓下行至127小节至最低音后,紧接着突然一个高音2重音的出现,起到了戏曲人物“亮相”之效果,紧接着在颇具阳刚、戏味十足的甩腔中伴随着高亢激昂的喊山结束全曲。 二胡独奏曲《黄水韵》本着根植于传统、又不拘泥于传统、力求创新,渲染风格性的特点贯穿于始终。循着乐思的发展,似乎体会到乐曲深层的、源于骨头里的质朴感,让我们共同品味来自黄河岸边的黄水韵。 (此曲曾在2003年“金钟奖”作品比赛中获铜奖。)
作者:王 之 辉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