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当前位置:汉程网 >艺术 >音乐 >乐器学习 >正文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乐曲背景:

 

    《流波曲》是孙文明于1952年冬季创作的。孙文明与阿炳一样也是一个盲艺人,在黑暗的旧社会,同样过着颠沛流离的苦难生活,这首乐曲正是作者本人遭遇的真实写照,是一首感人的叙事诗。正如作者所述:“《流波曲》表现了过去流落他乡的困苦生活。”孙文明演技高超,风格独特,在二胡演奏技法上有许多的创新。他的二胡把位极大,其定弦要比我们目前的标准低大六度。孙文明在身世、遭遇等方面与阿炳有着许多共同之处,他的作品也充满着浓郁的江南音乐韵味,阿炳二胡曲中的一些演奏手法(如波弓、透音)在《流波曲》中也有所运用。有意思是的,乐曲中还出现了一个与《二泉映月》非常相似的曲调,据蒋风之先生介绍说,这是孙文明在听到阿炳的作品后,有意识地将《二泉映月》中的音调吸收到《流波曲》中来的。乐曲不分段落,一气呵成。情绪深沉,节奏平稳,旋律富有叙事性,似乎是一位老人,在娓娓地给我们讲述他的一生的故事。

 

 

演奏重点:

 

    《流波曲》是孙文明的一首代表作,可以说与阿炳的《二泉映月》一样是作者身世、苦难、遭遇、性格和内心世界等各方面的综合写照,其思想内涵非常深刻。我们在处理这首乐曲时,也要对作者本人和他所处的历史背景有一个深入的了解,然后将所体验到的情感融入到乐曲的演奏之中。乐曲要奏得朴实、苍劲,在演奏时意念中要有“衣衫褴褛,头戴墨镜,身背二胡,手持竹竿,贫困交加的流浪盲艺人”的人物形象感,这样才能演奏出乐曲应有的深度来。

 

 乐曲结构短小,结构布局合理,特性音调贯穿全曲,起到点题作用,并以此把全曲划分为五个段落:

  第一段旋律向上引发,旋即下落,表达了欲诉还休的痛苦。

  第二段在高音区上作多次八度来回跳跃,抑扬有致,深沉悱恻。


  第三段是进一步发展了前段的乐思,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愤懑不平。

  第四段进入高音区,是一个展开性段落,因受阿炳曲《二泉映月》的影响,出现与其相似的旋律。

  第五段融合了一、二段的特性音调,以第一段的末句作为乐曲的终止。全曲节奏舒缓,首尾呼应。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