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当前位置:汉程网 >艺术 >艺术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关于潮剧的诞生年代,目前普遍的说法是四百多年,也有说是五百多年,而且都以文物的绝对年代为依据。

1985年,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明本潮州戏文五种》,收入先后于揭阳和潮安出土的明嘉靖《桑伯喈》(即《琵琶记》和明宣德《刘希必金钗记》二个南戏手抄演出本,以及明嘉靖《荔镜记》、明万历《金花女》(附《苏六娘》)《荔枝记》等3个流存海外的刻印本。

据有关专家研究,由于在本地出土的2个南戏演出本中都夹杂着潮州方言,因此被认为是本地艺人开始以方言演唱南戏,可算是潮剧的萌芽期,以宣德七年的《刘希必金钗记》(公元1432年)计算,距今为576年,这也是潮剧由南戏衍化,是南戏地方化的主要依据之一。而嘉靖的《荔镜记》刻印本,不仅叙述的故事发生在潮州,而且戏文是以方言写的,内中还有不少潮州城的地名和民俗,因此被认为是潮剧的形成期或成熟期。按嘉靖丙寅年(即四十五年,为公元1566年)计算,距今为442年,这也是潮州城是潮剧诞生地的依据之一。

但是,不论是从日本发现的嘉靖《荔镜记》还是从奥地利发现的万历《荔枝记》(1581),都不是原本,嘉靖本卷首的标题标明是“重刊”,卷末更有一段说明:“……因前本《荔枝记》字多差讹,曲文减少,今将清泉二部……校正重刊,……”。而万历本在卷首也标明“新刻增补”,这就表明这二个本子都是依据另一个本子校正修订的,尤其是在嘉靖本之前,应该有一个名为《荔枝记》的本子,而这又恰与万历本同名。因此,研究原本产生的年代,成为诸多潮剧史专家、学者的课题,因为这也涉及潮剧诞生的绝对年代(目前只能依据嘉靖本的年代)。

近期,韩山师范学院副教授吴榕青发表题为《明代万历〈荔枝记〉戏文之“前本”蠡测》一文(见《潮州文化研究》2007年第3期,以下简称《吴文》),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提出了“在嘉靖、万历本之前存在一个编成于成化十二年至嘉靖三年(1476—1524)间的《荔枝记》戏文”的观点,可以说是潮剧史研究的新成果。

《吴文》首先引述此前对原本的研究成果,其中台湾吴守礼先生根据嘉靖本中的一个官名和几个曲牌,推测其前本在宣德、正统至成化、弘治之间,即十五世纪一百年里。英国牛津大学教授、著名汉学家龙彼得经过长期研究,认为《荔镜记》应产生在公元1500年左右,即嘉靖之前的弘治、正德之间。

《吴文》还引述明清时演出《荔镜记》的盛况和官府的“禁戏”,其中《广东通志初稿》卷十八有《御史戴璟正风俗条约》第十一条“禁淫戏”。作者认为:“《广东通志初稿》成书于嘉靖十四年(1535),或可推测出潮州流行演出《荔枝记》戏文不会晚于嘉靖初年”。尽管《广东通志初稿》中没有指明《荔枝记》,但此后的史志记载中官府多以《荔枝记》为“淫戏”。

《吴文》中最重要的发现是万历《荔枝记》中关于“潮州五县”和“浮桥”名称所反映的年代。《吴文》在详细研究和比较不同版本的戏文中发现,“实际上万历本所呈现出来的面貌更接近原生状态”。

在万历本中,作者发现第十一出黄母在劝说五娘嫁给林大时,唱词中有“……田地万顷,金艮成车,潮州五县,况兼有名……”。《吴文》认为这“潮州五县”是个重要的证据线索,指出:“明代近三百年间,潮州府的政区变化相当大,由明初统辖四县增至明末的十一县”。“至成化十二年(1476)始拆置饶平县,合为五县,而到了嘉靖三年(1524)、五年(1526)才增设惠来、大埔两县。合共七县,至万历九年刊刻《荔枝记》时(1581),潮州已统辖……十县”。因此,《吴文》认为:“万历所参据的前本(旧本),必定编写于成化十二年至嘉靖三年这48年间(中间有正德、弘治两朝)。改编、增补者沿袭旧文,并没有按照当时的实际情形改写过来,而留下的这点‘疏忽’,却让人确信嘉靖初年以前存在一个《荔枝记》的本子”。

此外,《吴文》还从万历本中的“浮桥”和嘉靖本中的“广济桥”,不同称谓中研究二种版本所依据的前本有所不同;从戏文中六娘人物的痕迹和闽台歌仔册、民间故事中存在六娘这一人物的比较中研究各不同版本戏文的演变。

笔者曾在《海峡两岸荔镜缘》、《陈三五娘的文化现象》等文章中谈及这一民间故事的影响及台湾、闽南对此的研究成果,认为潮州作为故事、戏文的诞生地,却未能有所表现,《吴文》无疑是一个好的范例。近闻福建泉州还拟将陈三五娘的故事申报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此,笔者更希望文化部门和热心于家乡文化的人士有所作为。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