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当前位置:汉程网 >艺术 >艺术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刘景乐,男,翟镇人,1923年出生,念过几年书,从小酷爱曲艺。12岁时他听了张天倍说的河洛大鼓《刘公案》,非常喜欢,就想模仿。没有鼓,他就用一只香炉蒙上乌鱼皮,做成个简易鼓,再用两片碗片当剪板,说起了《刘墉下南京》。

从这点上看,他有一股子钻劲儿。他后来又迷上了曲子戏,与几个玩友排演《胡三姐开店》,渐渐上路。20岁时,他到陕西贩卖粗布,在渭南遇到曲剧名家蓝辑吾,一有空,他就去看蓝辑吾排练,回到住处反复练习,直到满意为止。下雨天不能卖布时,他就看戏书、背台词,忙得不亦乐乎,后经蓝辑吾指教,他演技猛进,在宝鸡、西安一带演出,很受欢迎,22岁已小有名气。

1951年,他回偃师组建曲剧团,他知道孟津铁谢的谢禄唱得好,就请谢禄来演“黑头”,又从许昌请来演“红生”的张太育。这二人的到来,使偃师曲剧团如虎添翼,刘景乐、谢禄、张太育遂成偃师曲剧的三大台柱,被观众誉为“三把斧子”。

当时有个晋商在偃师做生意,爱看刘景乐的戏。这个晋商自垫经费,请剧团到山西演出,运城、临汾、洪洞、晋城的观众最爱看曲剧,刘景乐在这一带演了两年多,叫响了晋南。

据韩河清介绍:偃师曲剧团每到一地演出,“开门炮”就是《二进宫》,刘景乐、谢禄、张太育几挂胡子都上,每人一句轮唱,必得满堂彩,迎来开门红。接下来,就是以刘景乐为主演的《刘公案》,他的唱腔洪亮浑厚,用群众的话说就是很“糊喃”,很耐听,有滋有味。他最擅长垛子板。在《刘墉下南京》中,有一段很长的垛子板,三起三落,跌宕起伏,被他唱得酣畅淋漓,每到此处,掌声三次,成为惯例。观众看《刘公案》看上了瘾,每每要求续演,若剧团赶场别处,戏迷就追着剧团走,一如今人之追星。刘景乐演的《下陈州》、《秦香莲》、《状元媒》等,也都蜚声豫西。

刘景乐的道白好,他在《吴汉杀妻》中有一段几十句的道白,吐字清晰、发音准确、语言纯正、干净利索,虽无音乐,却有韵味,观众听得如痴如醉,全场鸦雀无声。刘景乐戏路广,除主攻红生外,老生、奸生、老旦、青衣、丑角都能演,也演过花旦,被称为“五把杈”,属复合型人才,剧团临时缺个角色,他都能顶替。他在《天河配》中演牛郎,把牛郎小时候的天真活泼、机灵调皮,演得活灵活现,使人既疼爱又同情。在《闯宫抱斗》中,他将荒淫无道的昏君殷纣王演得凶狠残忍、令人切齿。

他的绝活是演《草人媒》中的“二火鞭”,这是个大烟鬼。一上场,刘景乐就抓住人物特点,揉了揉眼屎,打了个哈欠,眼泪涎水并流,好像没有睡醒。观众看了,虽很厌恶“二火鞭”,却很喜欢刘景乐,纷纷报以热烈掌声。

他不但能演丑角,还能塑造正面典型。20世纪60年代初时兴“海瑞戏”,他在《海瑞罢官》、《海瑞上疏》、《海瑞断疑案》诸戏中,把那个刚正不阿的“海青天”真切地展现给观众,使人肃然起敬。

《将相和》是出老戏,很多剧种都在演,但刘景乐演蔺相如比别人演得出色。在这出戏里,谢禄演廉颇,刘景乐与谢禄配合得非常默契,两人的表演相映成趣,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将相和,将相和,将相不和国灭亡!”观众深受感动,都记住了这句话。

1961年,偃师曲剧团移植郭沫若原著话剧《孔雀胆》,刘景乐担任主角,到西安、咸阳、武汉、徐州、永城等地演出,很受欢迎。不幸的是,这时他被查出患有肝癌,已到晚期,不得不离开心爱的舞台。不久,偃师召开党代会,刘景乐是文艺界代表,却因病住院缺席。与会代表知道后,到病房看他,他深受感动,也知大家是想再听听他的戏,于是他打上止疼针,毅然走向会场,唱了《孔雀胆》选段,当时的掌声里既有赞赏,也有惋惜——这段《孔雀胆》竟是他的绝唱!他去世了,只有42岁!观众听说后,都很遗憾,说:“这么好的唱家,这么早就走了,真可惜!”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