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当前位置:汉程网 >艺术 >艺术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上党梆子独幕剧《节约一把米》开始彩排

“节约真的很重要,人人都应做得好。从小养成勤节约,生活变得更美好……”

8月20日上午,在凤台社区的一套独家小院里,上党梆子独幕剧《节约一把米》开始彩排。优美动听的唱腔,让人以为他们是专业的剧团。

这是一群来自庭院上党梆子俱乐部的快乐戏迷,他们中除了部分是从专业文艺团体退下来的老文艺工作者,其余的全都是在各个岗位上的戏迷票友。而本周,他们将再次登上“周末大剧场”的舞台,为市民带去新编排的现代独幕剧《节约一把米》。

这个俱乐部成立已有5年,它的发起人是从交警岗位上退下来的张坤勇。老张这个人五音不全,却对上党梆子相当痴迷。2009年退休后,老张便把自个儿的院子拾掇一新,正儿八经地办起了“庭院上党梆子俱乐部”。音响、道具、服装,样样有,全花的是老张的退休工资。想唱,您人来就行,啥都别带。成立之初,俱乐部只有十几个人。再后来,就一发不可收拾,一拨一拨的人聚在一块吹拉弹唱,小庭院开始变得热闹起来。后来随着“庭院俱乐部”名气的扩大,还吸引了不少戏曲爱好者。现在,俱乐部已有固定成员40来人,除了上党梆子,还有唱豫剧、唱京剧、曲艺,甚至还有唱歌剧的。每周日下午,老张家院子里,40多人,生旦净末丑,唱念做打,一台大戏。那个热闹劲啊,羡煞旁人!老张呢,不会唱,干的是后勤,夏天一锅绿豆汤,冬天一锅雪梨水,免费供应大家伙。

去年6月,他们在“周末大剧场”的舞台上为市民带去了原汁原味的“泽州流派唱腔”,没想到竟一炮而红。今年以来,“周末大剧场”主办方就多次邀约,希望他们能再演一场,观众的呼声也很高。老张呢,喜欢创个新,上回演的是老剧,这回想给大家带点新鲜的东西去。于是,老张和俱乐部的成员一商量,想把50年前红极一时的《节约一把米》重新搬上舞台。

说到《节约一把米》,上了年纪的人都有印象,当时由南岭乡后河村业余剧团演出的,在上世纪60年代的晋城很轰动,讲述的是儿媳妇张玉梅用实际行动厉行节约感化婆婆的故事。该剧当时以浓郁的大众化、口语化和明快的旋律节奏受到老百姓的欢迎和原晋东南专署文教局的通报嘉奖。但因隔了半个世纪,当时的剧本早已失传,要把它重新搬上舞台太难了。可老张不放弃,他和妻子范晓爱以及其他成员专门跑到后河村搜集资料,找到了当时剧中“小余”的扮演者——82岁的吕小梅。凭借老人口述,他们整理了一些片段资料。回来后,又聚在一起重新加工。从春天到现在,4个多月来,几乎是天天排,天天改,有时为了一两句台词或为用什么调争个面红耳赤,但目的只有一个,把戏排好。记者在老张家看到,仅写剧本的稿纸就有一尺多高,更不用说大家伙冒着高温排戏的辛苦了。

听说庭院上党俱乐部要排《节约一把米》,不少草根剧团都来要剧本,可老张卖起了关子——我们又没什么文化,写这个剧本可是费了劲。咋也得等公演了,才能给!看来,老张现在也懂得知识产权保护了。

这出独幕剧共有5个主要演员,主人公“儿媳妇”由晋煤集团宏圣公司职工常香梅饰演,“婆婆”由原晋城县上党梆子剧团演员范晓爱饰演,“公公”由大阳镇的张国英饰演,“丈夫”由王学芹女扮男装,“明他妈”由老艺术家郭胖胖的女儿郭海萍饰演。这5人全都是庭院上党俱乐部的演员。俱乐部里,67岁的刘小屯,现在担任着团体的策划和作曲。大家聚在一起,图的就是想唱就唱的快乐和对上党梆子的热爱。

“现在,全国上下都在提倡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我们排这个戏就是为了好好宣传节约。”老张说,接下来,他们还将走进公园广场进行义演,把节约之风唱到全市人民的心里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