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剧是东阳的地方戏,是老百姓喜爱观看的传统剧种。
东阳婺剧团成立于1951年。建团以来,该团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涌现了一大批婺剧界颇有影响的编、导、演艺术人才,也编排出一大批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剧目,在全省乃至全国戏剧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上世纪50年代,东阳婺剧团演的主要是一些传统剧目。60年代,东阳婺剧团已成为省内优秀婺剧艺术表演团体,演的是大量的现代剧,其中包括样板戏。
进入80年代,作为浙江省首屈一指的“小百花”,市婺剧团曾创造过无数的辉煌。1984年,它以浙江婺剧小百花东阳演出队的名义,赴京演出传统大戏《铁灵关》、《断桥》以及部分现代剧等,轰动京城,深得领导、专家及观众的好评,《中国日报》以《地方剧种,震动北京》为题予以报道。1991年,市婺剧团排演的《三打王英》被文化部选为全国纪念徽班进京二百周年演出剧目,再度晋京,并饮誉京城。
1997年以后,市婺剧团进行了体制、机制改革,加大了硬件投入,加强了软件建设,一方面注重挖掘、改进传统剧目,一方面鼓励创作、编演新的剧目,根据观众的“口味”不断调整演出剧目,《桃花案》、《虹霓关》、《红烛志》、《血剑》、《双血衣》、《金佛庄》等剧目脱颖而出;2004年,市婺剧团重新发掘整理出婺剧中最古老的声腔侯阳高腔,排演了《敲窗》等折子戏,获得极大成功。
2007年12月,《樊梨花与薛丁山》一剧参加浙江省第十届戏剧节,在来自全省33个专业剧团37个剧目中脱颖而出,一举获得了剧目大奖(全省排名第七、婺剧类排名第一)和7个单项奖。次年11月新编大型婺剧《情伤》在参加浙江省专业婺剧剧团精品大赛,以金奖第一名(个人单项奖二金二银一铜)的成绩再次获得领导、专家和观众的肯定。
市婺剧团有一个优良的传统,就是每编排出一个剧目,都要先“落地”,到基层去演出,看看群众的反映,听听百姓的意见,并不断加以修改,使之更加完美。“地方戏剧,只有深入基层,演给广大老百姓看,才会接‘地气’,才更有生命力。”市婺剧团原演员、导演王正洪说。一直以来,市婺剧团演职人员不怕辛劳,深入基层演出,受到老百姓的热烈欢迎。
《铁灵关》:有文有武,以情动人
可以说,《铁灵关》是市婺剧团演出史上的一个高峰,它不仅深受老百姓喜爱,而且曾进京给党和国家领导人演出,受到广泛好评。
“当年,市婺剧团有‘三关’(《天狼关》、《虹霓关》、《铁灵关》)和‘三桃’(《桃花案》、《桃花寨》、《桃花庵》),‘三关’中最有名的就是《铁灵关》。”王正洪说,这出戏是市婺剧团编剧卢俊迈创作的,由当时的青年婺剧演员齐灵姣、王文俊主演,剧本写得好,演也演得相当好。
《铁灵关》的故事是这样的:奸相梅恒之子梅柏卿,在京郊强抢铁灵关总兵白荣之女白英。适遇大将军刘定远之义子王庆,王庆怒打不平,救出白英。双方都致伤人命。朝廷判处王、梅二人皆充军铁灵关。白英敬佩王庆文武双全、肝胆侠义,由敬生爱。梅伯卿与监军李龙勾结,誓欲夺美,陷害王庆。适逢西奇国兴兵犯境。在沙场上,梅伯卿施放暗箭,不料射中白荣。王庆孤身迎敌,李监军不但不发兵支援,反擒拿王庆,加上“莫须有”的罪名,以此要挟白英。白英闻说老父身亡,率众女兵出关,为父报仇,杀败敌寇,得胜回关,又救出王庆。这时,朝廷差刘定远为御史,梅伯卿与李监军的阴谋终于破产。
市婺剧团原作曲陈崇仁说,《铁灵关》是根据传统剧目改编的,改编得相当成功,“传统婺剧以武戏为主,而《铁灵关》有文有武,既有战斗激情,又有美好爱情,悬念纷呈,戏剧性强,很能“抓住”观众。
据说,演《铁灵关》的演员“武功”非常好,把为国家艰苦作战的场面演得淋漓尽致。著名诗人艾青观看演出后赞叹不已,连说“非常感动”。
《三打王英》:阵形多变,图案华美
除《铁灵关》外,《三打王英》是市婺剧团演出史上又一高峰。“上世纪90年代初,市婺剧团的《三打王英》被文化部选为全国纪念徽班进京二百周年演出剧目,再度晋京演出。演出中,观众18次报以热烈而持久的掌声。”王正洪说。
《三打王英》是婺剧徽戏传统剧目《探五阳》中的一折,剧情是:东汉刘秀杀了功臣姚期,期子姚刚反汉,据太行山为王。刘秀驾崩,奸臣刘唐私通外寇,欲篡汉室。功臣王霸之子王英,为复汉室,上太行山劝说姚刚出兵。姚刚因父受冤,闻“汉”字即怒发冲冠,三次责打王英,而后将其逐出寨外。王英忍痛陈述大义。姚刚终被说服,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率兵下山……
陈崇仁说,《三打王英》这部戏,导演导得特别好,武打阵形多变,图案华美,深得专家和观众好评。该剧的导演是市婺剧团的资深演员王正洪。王正洪自幼学戏,当时从艺已40多年,当演员时就熟悉各路行当的表演。后来,改做导演。
王正洪说,战争场面在婺剧演出中出现特别多,也特别有看头,战斗阵形变化也是自己长期思索的一个问题,在导演时做过多次尝试,力图使演出更有“婺剧味”。
《樊梨花与薛丁山》:传统剧目,现代感强
2007年,市婺剧团排演的《樊梨花与薛丁山》获得极大成功。当年12月,参加浙江省第十届戏剧节,一举获得了剧目大奖(全省排名第七、婺剧类排名第一)和7个单项奖。
该剧是根据传统剧目《三请梨花》改编的。故事梗概是:唐将薛丁山,于收复寒江关战役中,曾被女将樊梨花枪挑落马,大失体面。后来,薛、樊两人在程咬金的撮合下结为伉俪。洞房之夜,薛丁山欲趁机显示一下做丈夫的威风,不料弄巧成拙,气走了新娘。由此引出了“三请”的故事……
“《樊梨花与薛丁山》改编是相当成功的,剧目加强了思想性,突出了爱国主义。”陈崇仁说,这出戏的编剧是《戏文》杂志的编辑徐沙老师,导演也是省戏剧界的名导演。
陈崇仁说,该剧突出了爱国主义这根红线,樊梨花、薛丁山以及樊父身上,都有爱国主义精神在闪烁,“樊、薛两人相爱,是建立在爱国主义基础之上,其实樊父‘投降’是‘心在曹营心在汉’,他内心也是十分爱国的。”有关专家评论说,《樊梨花与薛丁山》是具有现代元素的传统戏剧,因为它颠覆了一些传统意义上的东西,人物丰满,剧情跌宕。
除了剧本改编出色,该剧演出时的舞美、灯光、音响等也较为先进,与以前的演出拉开了距离,具有很强的现代感。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