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稽,是喜剧性的主要表现形式,也是我国东北二人转的一个重要的审美特性。东北二人转从外部形态到内涵肌理都浸染着浓郁的滑稽精神,尤其是二人转的语言风格,其滑稽性可谓奇葩。
拿二人转说口《提笔卖对》来说,有一个艺人认识几个字,到年根了,搭不上班,手里没钱吃饭,就上街给人家写对子。写了大门洞、二门框、猪圈、鸡架、祖宗板、灶王爷等春联,闹了一大堆的笑话,滑稽不堪。如鸡架对联:“金鸡满架,有蛋不下”,横批“可院拉拉”。供灶王的对联:“红火不入洞,青烟冒满屋”,横批“好呛好呛”。简单滑稽的话语,将主人公苦中作乐的性格刻画得活灵活现。
可以说,二人转语言的滑稽性正是观众自娱自乐的审美需求,是东北民间流行的幽默诙谐的俗语、俚语、诨话、笑话、故事、传说等,按照黑格尔所谓的“艺术的方式”去进行“自我实现”的手段。此外,二人转艺人常说“抓个口,卖个俏,不说不笑不热闹”,还说“说好了是笑话,说不好是木话”,因此,二人转讲究表现方式多样化,例如俏趣、逗趣、机趣、骂趣、雅趣等,二人转语言形式更讲究丰富多彩,如盘道式、对歌式、谜语式、比兴式、顺边口、套子口、连珠词格、排比词格、谐比词格等。
滑稽是二人转艺术的主体精神。人们需要滑稽以宣泄情感,通过滑稽引发开怀大笑,将快乐穿透人们的心灵,使形体得以放松和休息,使娱乐精神得到释放,提高人们的生命活力,这或许就是东北人感觉看二人转“解乏”的最根本原因。因此,东北人总是坚定地高呼“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
当然,滑稽词还得趣唱法,要有俏曲儿、俏音儿,正所谓“不会滑稽腔,别想吃八方”。老艺人李青山说:“有的人由于不熟悉二人转唱词的艺术规律,缺乏写唱词的技巧,编出来的东西不顺嘴,不上口还是小事,最怕的是词软,失掉了民间文艺的幽默、风趣和形象性、生动性。用艺人的话说,就是少哏儿,没滋味儿。”为了增强趣味性,唱词前还可增加装饰性花点儿,如每句唱词前依次冠以百家姓、三字经、百花名、名胜典故等,使二人转滑稽但不失文雅,俗是其骨,雅为其魄,二人转具有以俗托雅、雅俗共赏的独特艺术魅力。
二人转语言源于浓浓乡土味的东北方言,它的滑稽性不是单纯的幽默风趣,而是与生俱来的,饱含黑土地的亲切淳朴,体现着东北人豪放粗犷的性格特点,不带一点矫揉造作之气,自然地拉近了演员与观众之间的距离。《老拜年》中,黄小娟说赵本山:“你瞅你这个样儿!你小家雀儿落到电线杆上了——玩意儿不大,架子不小;高压锅煮鸭子——你是肉烂嘴不烂;老母猪戴口罩——还挺重视这张老脸的。”一连串的歇后语在说口演员的嘴里顺溜地吐出来,让听众尤其是东北人不免有种对自家方言的无限认同感和骄傲感,而且这些歇后语中的词语与东北人尤其是平民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充分体现了二人转说口语言的纯真朴实以及东北人的直白豪爽。
奇葩,现在更多地运用网络含义,即形容奇特的、超出常人理解的人或事,带有“犯二、异类”的调侃色彩,但是,我们所说的“二人转语言具有奇葩的滑稽美”中的“奇葩”并非此意,而是“出众、独特、个性”之意。综合上述,二人转说口讲究滑稽的语言表现方式和丰富多彩的语言形式,二人转说唱也注重滑稽词配滑稽腔调,恰恰是这种“出众、独特、个性”的滑稽满足着人们自娱自乐的审美需求,帮助人们宣泄情感、雅俗共赏、展现亲切的乡土气息和东北人直白豪放的性格,我们不得不给二人转语言冠以“奇葩的滑稽美”这一特征性美称。
二人转,一朵绽放在黑土地上绚丽的艺术奇葩,正因为二人转语言奇葩的滑稽美才使得二人转盛开得更加持久、动人。在网络信息高速传播的时代,年轻一代常陷入泡沫剧、娱乐追星节目、人肉奇葩男女的漩涡,最后大脑里也积聚了浑浊不清的漩涡,哭过笑过之后,填补内心的仿佛还是一片空白,走近东北二人转这朵真正的奇葩,欣赏它的滑稽美,娱乐之余领略东北民间艺术的魅力,何乐而不为呢?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