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当前位置:汉程网 >艺术 >戏曲 >其他 >正文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也谈二人台的传承与发展

王星铭

当下,关于二人台的源流,这么多年人们还在争,事实上已经没有必要。由于地域的原因,二人台有了东西路之分,那么山西河曲、陕北府谷一带是不是可以称为南路二人台呢?我想,各路有各路的特点,语调不同,风格自然存异。比如山西人说的“风搅雪”,就和内蒙人说的含义不一样,所以源流问题也不宜强求一致。

云双羊是西路二人台的始祖。根据实地考察调研,云双羊在二十岁之前是住在土右旗的古彦格力更村。那时毛岱渡口还在,社火、码头调、丝弦坐腔都很盛行,这些民间艺术总会对他有所影响。二十岁以后,云双羊迁居阿善沟口的西协盛窑子,就是现在的沙尔沁乡阿都赖村。那时候,从前川到后山、到后草地只有几条通道:东面一条是美岱沟,西面一条是石门沟,中间就是阿善沟。阿善沟的北端是五当沟、五当召。也就是说从土默川到后草地、到五当召,通常要走阿善沟。从阿善沟往北,第一个出口就是石拐的格亥图村。是传说中跑圈子秧歌的发端之地,至今还保留着李姓家族薪火相传的拉花、踢股子习俗。

过去人们赶集会、闹红火,多在码头和沟口。之后有了村镇,有了街市,才有了戏台和堂会。所以,阿都赖村的坐腔和格亥图村的跑圈子秧歌就会在沟口的地摊、车马店的大院里找到交流融合的机会。有了这个条件,产生这样的民间艺术始祖,我想是不难理解的。

第二个是关于传承问题。许多专家都谈过这个问题,其重点主要集中在演员和剧目方面。我认为,是不是可以把牌子曲的演奏和学术成果的传承也提到日程上来。诸如演员、演奏员风格的比较、作品审美价值的认定,以及二人台音乐的多声化、交响化探索,应该组织专门的研讨,汇编相关论文,给予权威出版。

我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介入二人台的学术研讨活动。那时就有大小之争、歌戏之争。到了九十年代,二人台学会在乌拉特前旗召开了第二届研讨会,也还是这些问题。当时,我在会上谈了对二人台艺术的再认识问题。其一是“分类说”:二人台艺术应该分为二人台坐腔、二人台舞蹈、二人台戏曲、二人台歌剧(歌舞剧)。这是客观的存在,无须争辩,其发展走向自然是多元的,不能只走戏曲一条路。其二是在二人台的音乐中,大部分是坐腔音乐,而坐腔音乐中主要是牌子曲和曲艺演唱,是第三人称的表古叙事。《走西口》这个小戏就是由第三人称逐渐转化演变为第一人称的,其主要特点是感人的音乐。

在此,我谈点儿个人的意见和想法,以引发后人对二人台艺术的生存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再思考。

一、普及坐腔文化大院

坐腔是二人台的母亲,坐腔是传承二人台音乐文化最好的活态形式,也是发展二人台艺术的重要基础。老百姓说:二人台少了枚,好比打炭丢了锤。如果我们连牌子曲都没人演奏了,二人台的风格传承就是一句空话。一个民族没有一种文化认同,没有一种共同的欣赏习惯,再高级的艺术也会衰亡。所以,建议政府要倡导以乡村运作为主,兼顾城镇,把坐腔文化和大院文化结合起来,形成新的文化景观。把“非遗”经费落实到个人,搞好坐腔文化的“传帮带”。通过媒体宣传,把年轻人吸引进来,让坐腔文化广泛地深入人心,形成氛围。这应该是改革与发展二人台艺术的一个前提。

二、健全二人台的文化景观

作为西路二人台艺术的始祖云双羊,应该给他塑像。在哪儿?在沙尔沁,在阿善沟南口的阿都赖村(西协盛窑子)。把当年和云双羊一起搞二人台的伙伴们设计一下,搞几组群雕,从中展示几个融合:民族文化、地域文化、还有艺术形式融合,这是其他省份没有的。另一个需要打造的是格亥图村。那里还留存着一些踢股子艺人,是二人台歌舞交融的活化石,这也是其他省份没有的。还有就是东河区的石胡同大院,把这些景观保留下来,可以带动包头的文化旅游业。

三、坚持宜小不宜大

目前,世界上所有的艺术发展都在冲击着那些束缚人性、扼杀人性的概念化倾向。二人台艺术比较年轻,从一开始就形成了鲜活的道白、动人的音乐、火爆的舞蹈、夸张的表演、和乐的精神。这样一些独特的审美特征,是要我们很好地继承和发扬,认真地去把握的好传统,而不是反时代潮流而为之,用程式化去湮灭它的艺术个性。
二人台就是二人台。你硬要给它穿靴戴帽绑子化,实践证明是不行的。老百姓不买账、不认同,哪里会有市场。二人台要的是生活化,要的是灵活便捷,专曲专用。我们去领悟这些传统,尊重这些传统,才能真正了解二人台。所以,从形式上讲,宜小不宜大,搞大了就容易“穿帮”。

四、建立“三合一”运作模式

二人台是非遗项目,是否应该把科研、教学、示范一体化。科研没成果,教学无系统,示范没样本。六十年了,还是熊瞎子掰苞米,捡一个扔一个。戏曲样本在哪儿?歌剧样本在哪儿?歌舞样本在哪儿?还不是走不完的“西口”,打不完的“金钱”。二人台如果没有自己的独有作品,没有自己的独特演员、演奏员,二人台就很难存活下去。

二人台要有自己的大学,要有自己的语言文学体系,舞蹈体系和音乐体系,还有舞美体系。要靠一批专业人才去传承本土文化,去和新型艺术形式接轨。只有建立“三合一”运作模式,才有可能更好地解决二人台的传承和发展问题。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