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当前位置:汉程网 >艺术 >艺术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一大早,焦黎就来到了省吕剧院演出二团排练厅。没有演出任务的话,她往往就在排练厅待一天,在排练场上来回穿梭,指导年轻演员们练功、排戏,连到办公室坐坐的时间都很少。

作为国家一级演员、省吕剧院演出二团团长,焦黎已经走过了近40年的舞台岁月。彩妆上场,她是一位炉火纯青的优秀花旦演员,以情传神,独具特色;除下戏装,她是一位传帮带的吕剧传承人,芳雅不俗,举手投足透着一派大家风范。
歪打正着——学习京剧却结缘吕剧

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成长在样板戏风靡的年代,焦黎从小就热爱京剧。“我就是喜欢唱歌、唱样板戏,在小学算是‘文艺骨干’吧。”

1975年,恰逢济南市“红小兵”文艺工作团招生,11岁的焦黎便和其他九人一起入团学习京剧。每天,她都要跟男孩子一起练习“毯子功”、“把子功”,训练强度大,但从来没叫过苦,浑身有使不完的劲。

焦黎说,“‘红小兵’完全按照戏校模式培训管理,初进团时行当分工并不明确,小演员们要接受相同的基本功训练,跟着男演员一起开项目,这让我获得了比较扎实的基本功,也算是‘意外收获’。”

1979年,焦黎培训期满,他们这批演员被分配到了济南市吕剧团。“我们学了4年京剧,凭什么让我们唱吕剧?”刚开始,焦黎也不理解,但对于戏剧的热爱,让她毅然走进了吕剧,“现在理解了,不管什么剧种总得有人去传承。”

从小接受的是京剧教育,戏曲基本功扎实,焦黎自然被寄予厚望。“那时候,我们不懂什么是创作,就是模仿,离不开老师们一招一式的指点。”从“红小兵”到吕剧团,毛剑佩、双翼翔、赵文慧等众多老师付出了巨大的心血,“他们把我当孩子似的爱护,真的是爱之深责之切,我从心里感激他们。”

很快,焦黎就成了济南市吕剧团重点培养的尖子演员。

1980年6月,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胡芝风到济南演出《李慧娘》,济南市吕剧团在观摩学习后萌生了移植《李慧娘》一剧的想法,并决定由年仅16岁的焦黎挑大梁演主角。“这是一出文武并重的大戏,非常锻炼演员,对于当时的我来说难度很大,老师们更是手把手地教。”

说起这段经历,焦黎表示,“双(翼翔)老师、赵(文慧)老师等人,带着我去向胡芝风老师请教。那会儿,我只知道照着做,老师们把要点记录、整理,然后再帮我排戏。”反复练习、精心雕琢,焦黎终于把整出大戏一招一式地学到了手、做到了家。

当年9月,一台唱、念、做、舞俱佳的吕剧版《李慧娘》登上舞台,身段考究、唱腔清逸、表演细腻的“小李慧娘”焦黎令全场观众耳目一新。前来观摩的著名吕剧表演艺术家郎咸芬、林建华、李岱江等欣喜不已,“吕剧能有这样优秀的接班人令人振奋。”

孜孜不倦——“小沂蒙”如愿梨园摘梅

吕剧《李慧娘》后,焦黎又先后在《姊妹易嫁》、《王小赶脚》、《借年》、《李二嫂改嫁》、《小姑贤》、《窦娥冤》等剧目中担任主要角色,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其表演朴实自然、唱腔委婉动听、文武双全。

孜孜不倦地学戏,没有让焦黎停下探索的步伐。1987年的一天,她偶遇省歌舞剧院的王佩璜老师,从此开始学习山东民歌。“在王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学习到了科学的发声方法,并将其运用到戏曲演唱当中,受益匪浅。”

之后,焦黎还参与拍摄电视剧《大海的呼唤》、《爱情帮你办》、《妇女主任》等,并在戏曲电视剧《苦菜花》、《大地情深》、《无品芝麻官》中担任主角。“这些角色中,有乡土气十足的农村妇女,也有腹有诗书的女研究生,她们的形象和我生活中差异巨大。”
“戏曲舞台表演,演员的成长历程就是练基本功、学戏,然后演戏,这个过程基本都是老师口传身授。到实践阶段,就需要演员一边演出一边理解,最终过渡到创作阶段。”在不同艺术的碰撞交融下,焦黎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前演戏,都是形似,只有理解了人物才能到神似。”

1993年,焦黎被借调至省吕剧院排戏,她也因此敲开了省吕剧院的大门。而随着现代戏《补天》的创排,焦黎的艺术生涯也达到了新的高度。焦黎坦言,自己第一次读《补天》剧本,就被“小沂蒙”这个角色吸引住了,“这个人物留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质朴真诚,编剧对她很偏爱,写给她的戏都很精彩。”

“小沂蒙”只有19岁,焦黎已近40岁,能否演好这个角色?从接下这部戏开始,她就认真研读剧本,跟编剧、导演沟通交流。“‘小沂蒙’的声音应该是什么样?我应该如何用唱、念、做、舞来准确表达人物?”

“小沂蒙”一登台便赢得了所有观众的喜爱。演出中,焦黎唱、念、做、舞无不精彩,一段《情定荒原》唱得观众声泪俱下。

凭借对“小沂蒙”的传神演绎,焦黎如愿摘取了第23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苦苦求索——心系吕剧事业传承发展

2004年,焦黎接任省吕剧院演出二团团长一职,一晃已经10年了。一开始,焦黎就大张旗鼓地复排吕剧经典传统剧目,“毕竟要接过来,一代代传承下去,我觉得自己也有这个责任。”看到二团的年轻演员在舞台上取得成绩,焦黎比自己获奖还高兴。

从复排传统戏,到移植剧目,焦黎给二团年轻演员大大小小排出了20多部戏。而为了年轻人有更多的舞台经验,她也牺牲了自己上场的机会,更多的是去给年轻人排戏。

演出机会少了,焦黎却积累了不少排戏的经验,她也慢慢思考从演员到导演的过渡,实现自己专业上的转型,“就算是在排练厅维持秩序,我也要知道这里上几个人、那里要下几个人,谁什么时候上、谁什么时候下,这个地方的鼓点打错啦等,我需要掌握更多的细节。”

2012年,被评为第二批“齐鲁文化英才”的焦黎,在我省相关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下,有了进修导演专业的念头。在前后一年多的时间里,她先后在中国戏曲学院导演高级研修班、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进修戏剧导演。

“我有几十年的舞台实践经验,而且在排练厅积累了一些排戏的经验,但是理论知识有所欠缺。”在学校里,焦黎把自己的课程表排得满满的,拼命学习导演理论、编剧理论、舞台美术以及中国文化史、戏剧美学等,“恨不得一天当成几天用,生怕时间浪费了”。

学成归来,正逢山东筹办十艺节,省吕剧院创排现代戏《百姓书记》,焦黎为导演李利宏做起了“助理”,担任该剧的副导演,尝试用一个导演的综合思维,去创排一部能在艺术节获奖的新戏,“演员和导演对于作品认识理解的角度是不同的”。

“自上世纪50年代初走向全国,吕剧在6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曾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获奖作品,但能让全国观众所熟知,在全国人民心中留下深刻印象的作品并不多。”焦黎认为,戏剧发展需要重视文本创作,“判断一个作品是否有影响力,首先要看作品的题材是否适合这个剧种,以及它的视角和写作风格是否跟吕剧相吻合,这直接关系到吕剧的未来发展和影响。”
作为吕剧的代表性传承人,焦黎对从事了近40年的吕剧事业满怀深情,“除了重视演员的培养外,我们也应该加大对编剧、导演、作曲、舞美等人才的培养力度,更好地把吕剧艺术传承下去。”

焦黎艺术经历

焦黎1964年4月出生,1975年参加工作,先是在济南市红小兵文工团,1980年至1993年在济南市吕剧团,1993年至今在山东省吕剧院。中共党员,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现任山东省吕剧院演出二团团长。曾多次在全省及全国获奖,为吕剧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是一位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的中青年艺术家。

在近40年的艺术实践中,她先后在《李慧娘》、《李二嫂改嫁》、《姊妹易嫁》、《王小赶脚》、《借年》、《小姑贤》、《窦娥冤》、《玩会跳船》、《苦菜花》、《梨花情》、《蔡文姬》、《潇湘夜雨》、《龙凤面》、《补天》等30多个剧目中担任主要角色,先后荣获山东省地方戏中青年演员比赛表演一等奖、山东省文化厅巾帼建功活动先进个人、山东省文化系统优秀专业人才、第23届中国戏剧梅花奖、中国戏曲现代戏贡献奖、首届山东省地方戏新创作小戏展演导演奖等奖项。在中央十一台《名家名段》栏目中录制、播放个人专辑。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