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当前位置:汉程网 >艺术 >艺术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当今潮剧舞台上的唱腔,出众的很少。很多年轻演员,声音是通了,气息是饱满了,感情也有了,但总是缺少那么一点感觉,缺少那么一点韵味。

戏曲的唱腔,特别讲究韵味,单是声音好、气息饱、有感情,是不够的,更不是对着音符唱,唱准了就OK的。论声音,范泽华、陈秦梦都不是最好的,为什么行内外都推崇他们的唱功,因为他们唱曲会“做越”,有韵味,那是一种很难尺量的演绎技巧。

年轻演员,不少人都觉得以前一板一眼的唱法太老了,认为潮剧唱腔要跟上时代的发展。没错,如果现在还按照童伶那样的唱法,一板一眼死扣,确实是无法适应现代观众的欣赏需求的。但是,潮剧唱腔的韵味,往往就是体现在这些板眼之中。板眼处理得好,轻重强弱处理得好,韵味就出来了。

姚璇秋、范泽华这批人包括之后郑健英、陈秦梦、方展荣等人的唱腔,得益于有一批老教戏先生和一批新音乐工作者,所以有继承,也有发展。听老演员说,她们年轻的时候在剧团,老先生有空暇了,都会招呼,“妹啊,来唱曲”,然后烧起碳炉,泡起工夫茶,茶过三巡,弦丝拉起,一字一句,一腔一调,先生都会把关示范。新戏要出台了,教唱也是一个必须的程序,唱得怎样,都有先生指导。以前的作曲先生人多,水平高,传统底蕴厚,创新意识也浓,加上还有一批音乐研究人员,不时都有唱腔的研讨成果。所以,这些演员,受益很多,潮剧唱腔的精髓和本质继承得好,新的元素也结合得好。

现在这批新演员,接触所谓的新唱法更多,不少已经是用唱歌的方式来演唱潮剧,含咬吞吐各种规范都不足,韵味更缺。现在也没有了以前那种好的氛围。剧团虽然还有个别好唱工的老演员,但也基本上不想开口了,因为没有多少人真心实意愿意听。日常排戏,年轻演员聪明,学过声乐,识谱能力也强,剧本到手,对着谱,几天后整个戏就背下来,也毋须什么教唱示范。至于唱腔研究,因为音乐研究人才的断层,已经很久没能看到象样的研讨了。

时代变化,重现以前的模式,不现实也不可能。但潮剧唱腔的变种,传统韵味的缺失,应该引起重视。首先年轻演员还是得清醒,不怕有不足,但必须知道有不足。不要一听到批评的声音,就归结到要创新上去,那只是一个诸如“皇帝的新衣”一样的理由而已。演员会不会唱曲,唱曲有没有感觉,有没有韵味,观众居多是识货的。

其次,不要抗拒传统唱法。现在还按照传统唱法一板一眼演唱,这同样不切合实际。但是传统唱法,是必须也值得好好品味学习的。现在没有以前的教唱环境,不怕,多听前人的录音,这还是可以做到的,这也是一条必经的途径。范泽华、王少瑜都说过,“多听”对她们唱腔水平的提高居功非小。不少票友,都没有经过专业训练,但是唱得很不错,甚至比一些专业演员都好,就是依靠大量的听。现在不少对唱腔有研究的老师都很想帮助年轻演员规范和提高唱腔,业内应该有意识做些组织工作。

戏曲的唱腔是第一位的,戏曲唱腔的韵味是最难的也是最有特点的,一个演员一部作品要能否为观众记住,关键在于有没有好的唱腔,好的唱段。现在的这批年轻演员,都很热爱舞台,真心希望他们能更有心去研究唱腔,在舞台上站得更稳,留下更多更好的作品。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