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参加第九届中国艺术节,角逐中国文华奖,4月20日,潮剧《东吴郡主》经过新一轮细排,在惠如剧场内部彩排。半年无戏好看,眼睛耳朵都生份得慌,也想看看戏有何新修改,于是欣然前往。
内部彩排没有派票,不想凑热闹,坐到了人烟稀少的最后几排。戏早看了不下10次,已烂熟,这个位置,对大场面的戏,反倒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也适合心无旁骛专心看戏。于是,省却了对戏的熟悉过程,拉远了欣赏的距离,又一次细细地品味了《东吴》。
东吴这个戏,最成功的当属导演。都说《东吴郡主》是大制作大场面,有觉得新颖震撼的,也有说不符合戏曲虚拟表演规律的。纵观《东吴》,就具体戏来说,这种大场面是必须和合适的,才撑得起戏里呈现的内容,谢平安的场面调度也是很流畅很符合主题的。
戏曲需要情节,更需要细节。谢平安高明,动用了众多群众演员,安排了大场面烘托气氛,但他很注重细节。整台戏,渔夫用在快速交代情节,留出大量的篇幅来描述细节。《洞房》《优戏》《别母》《谏夫》等场次,用语言来表达,几句话估计都嫌多。但是,剧作家和导演留出了大量的篇幅,细致地予以陈述。这种表达方式,很戏曲。所有的场次,群众演员出场造型后,都很快散去,舞台上只剩下主角们在互相飙戏。这种舞台体现的削繁就简,同样十分戏曲。当然,对于谢平安这种把群众演员当道具的很张艺谋式的导演方式,窃以为某个戏可以,做常用手法就不足取。而且这种方式在潮剧新鲜,在全国并不见得新鲜了。
看《东吴郡主》,肯定要说张怡凰。这是她出道以来最有发挥余地的剧目。从刚开始排练到后期的多次修改,张怡凰每次都在提高,最终也凭借此剧夺得梅花奖,早已功德圆满。但是,4月20日的演出,张怡凰仍然给了一个非常意外的惊喜。本以为是定型的戏,再改也改不到哪里去,但是,当晚的演出,张怡凰的人物塑造提升明显,感觉完全是上了一个层次。
张怡凰的表演感情充沛,舞台气质和风格偏外扬。以往的《东吴》,总感觉她情绪一直是饱满的,该出戏的地方虽很动人,但略嫌缺少层次,情绪太早爆发,到了高潮的地方,不加劲无效果,加了劲就过了火。
这次的演出,张怡凰明显做了调整。在人物塑造上,她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懂得蓄势。《别母》一场,辞母时的“平静”,簪花时的隐忍,赠剑时的爆发,一层层推进,真实感人。《谏夫》一场,见面时的感慨,初劝时的期待,遭拒时的无措,再劝时的凛然,哭拜关羽时的无助,离营时的“仓皇”绝望,同样也是层次分明,细腻准确。
唱念上,张怡凰也有别以往大喉饱满的发声,有意识声音推前,在一些场合甚至还采用轻唱轻念的方式。在被骗返吴10年那一场,以往张怡凰采用的是比较重比较压抑的念白。这一次,她改用很轻很平静的念白方式。这个改变非常成功,把女主角历经10年磨难,心灰意冷万念俱灰的心境表达得更加到位。
整晚的演出,更顺,更真,更准。戏虽熟,也坐的远,但却看得越发入神。老一辈的先生们说的真好:戏需要磨,演员需要文化,需要阅历。但愿《东吴》得文华。《汕头都市报》
潮剧《东吴郡主》 左:蚁燕丹饰剑奴,中:张怡凰饰孙尚香,右:林初发饰刘备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