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当前位置:汉程网 >艺术 >戏曲 >其他 >正文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几经风雨现芬芳——记潮剧表演新星林燕云

好戏不在长,但好戏一定“活”。潮剧表演新星林燕云,就是一个很会把戏演“活”的“生”角。她曾连续夺得第二届广东省戏剧演艺在赛(潮剧是首次参赛)的“银奖”,第三届的“金奖”和今年元旦前夕刚刚谢幕的第四届的“金奖”。在潮剧界和观众中引起了轰动,许多著名潮剧表演艺术家都感到甚感欣慰,觉得“事业后继有人”,戏迷们则认为林燕云借外剧种来演潮剧使人“耳目一新”,潮剧“有希望”。笔者慕名采访了这位潮剧新秀。

令人大跌眼镜

明星与大腕往往被人们划上等号,采访林燕云之衣,虽然断定她还不是什么大腕,但也不敢偷懒作了许多相应的准备。然而,让笔者大感意外的是,眼前的林燕云既没有《岳云出征》中岳云天真稚气和一往无前的勇气,也不见《乾元山》剧中哪吒的顽皮劲,更谈不上《沈园绝唱》中爱国大诗人陆游的豪气,而是衣着相互甚至带有几分“害羞”的姑娘。1993年读初一的林燕云就因为酷爱潮剧,从澄海隆都镇考入戏曲学校。5年戏校生活,先后演过《扫窗会》、《芦林会》、《梅亭雪》等剧小生角。这期间,学校从上海就剧团请来了郑福基老师,第一次把外剧种引入潮剧,特别是京剧的武打动作。郑老师一眼就看中了林燕云的悟性,觉得她是可造之材。林燕云滑让老师失望,近3年时间,老师教得认真,学生学得刻苦,一招一式一个眼神从不轻易放过,扎扎实实练就了一身硬功夫。也是就这个有几分“害羞”的姑娘,以《岳云出征》一剧参加广东省第二届戏剧演艺大赛并夺得“银奖”。

正因为她的“了不起”,林燕云一毕业就进入潮剧二团(后来调到潮剧一团),真正步入演员的圈子。也使她走上了连续得奖的道路:1998年继省级“银奖”后又夺得汕头文艺奖,2002年荣获汕头市中青年演员比赛“一等奖”,第三届广东省戏剧演艺大赛“金奖”,汕头文艺奖“表演一等奖”,2003年获潮剧传统展演“优秀奖”去年获第四届省戏剧演艺大赛“金奖”等等。短短6年时间,林燕云从一个学生走向潮剧明星,成功地扮演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给戏迷们留下了美好记忆。

师长由衷高兴

采访林燕云真难,难不是她出名“摆谱”,而是台下的腼腆抖不出“料”,总是说师长们如何释心培养,如何手把手教她等等。笔者只好顺着她的“话路”找到潮剧著名表演艺术家,70多岁的张长城“老生”。“老生”健谈,谈及林燕云时,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把戏无真,艺术无假”。她指着墙上与周恩来总理的合影说:“周总理说过,要培养100个书记容易,而要培养1个艺术家就难啦。演戏塑造人物形象如果不能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那仅仅叫技术,即演技;能进入角色的内心才叫艺术,林燕云虽然年轻,但这方面把握得不错,非常可喜可贺。”“老生”还赞赏了小林得到省级“金奖”的《哪》剧和《沈》剧,同样饰演主角,但从“童武生”到“大文生”的角色转换,外行人不知这里面有多难,但小林转得很成功。“老生”感叹说:“这是潮剧事业的幸事啊!”

同样是潮剧重量级名演员的郑健英则认为:小林很有事业心,很能吃苦,善于把京居的表演艺术引用到潮剧中来,可塑性强,是个好苗子,很有发展潜力。言语间透出欣慰之情。

艺地止境。林燕云不仅在动作表演上下足功夫,还在唱腔方面着力提升自己,使自己的音域更宽。现在的她,拜师北京声乐教授余珊鸣学唱腔,力争使自己的“唱做念打”更加完美。

母亲叹惜女儿

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这是戏剧表演的真实写照。仅仅凭着对潮剧艺术的满腔热情,而非出自梨园世家的林燕云来说,要想在表演艺术上有突破,付出的努力和辛劳就不是行外人能想像的。传统的潮剧表演都是“武戏文做”,虚幌几招就过了,到了《岳云出征》,指导老师却要求她要“武戏武演”。岳云的兵器是双锤,剧情要求双锤不仅要左推右挡,上下翻飞,还要抛向空中,反转身体,反手背后接住空中落下的银锤。仅这个动作,就让母亲林淑卿心疼流泪不止。每次看到女儿身上、肩膀、手、脚被锤子砸得青一块紫一块的,林淑卿多次含泪想劝女儿放弃,但看到女儿那股认真、执着的劲头,话到嘴边又咽回去了,只是默默地为女儿煮好吃的增加营养,哪知道女儿常常因练功疲劳过度而无食欲。

看着摆放在客厅的奖杯,林淑卿说:“这些看真是苦了这孩子了!”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