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当前位置:汉程网 >艺术 >戏曲 >其他 >正文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戏曲经典--京梆《背靴》

--看张四刚《背靴》有感

(作者:王梦)

很久没看过北京的梆子戏了。周末应朋友之邀,观看了北京梆子团的《背靴》,出乎预料得好听、好看,令人震撼,掌声、呐喊声此起彼伏,接连不断。北京舞台上少见的好戏,不可多得的好演员,真是过足了戏瘾!这是一出集思想性、艺术性、趣味性为一体的经典之作,可谓真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激动之余,按捺不住激动之情,将亲眼目睹的现场感受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座位还算不错,应该说是看戏最好的位置了。大幕徐徐拉开,干净大气的舞美灯光,气势恢宏的音乐,演员们严谨的台风,认真的态度,就让我感受到了大都市院团风范,不愧是我们北京的京梆子!不知不觉间就被带入了剧情:杨六悄悄回府,见母抱头痛哭,因屡受奸臣迫害,故寒心而决定隐姓埋名以求得平安。随着杨洪的一声紧急通报,寇准出场了:只见头戴官帽,身着蟒袍,老态龙钟的一位老人一个亮相,顿时舞台上亮了起来,他的一投袖,一个捋髯,活脱儿一个宋代寇准展现眼前。京梆子的演员果然是名不虚传!从扮戏到演唱,一伸手,一抬足,真的是京、梆不分家啊!“中秋节处处是欢天喜地,唯有这天波府冷冷凄凄”,纯正的老梆子腔,韵味十足,而且他的吐字发音还有着与众不同的自己的理解和处理手段。

当剧情发展到寇准发现:柴郡主身穿孝却面带喜并说道“这才是逢凶化吉”;焦赞陪同八姐哭啼上坟祭奠任堂慧这一系列的疑团时唱出一句:“且看我破解这旷世惊奇”,它既表现了此时寇准为国寻将的决心,又展现了张四刚不凡的演唱功力,赢得观众满堂喝彩。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寇准再次出场,已是对六郎回到京城身藏杨府的事情深信不疑,来见束手无策的八千岁了,寇准带着打探到的消息面奏千岁,在这里张四刚用练就的清晰有力、珠落玉盘般的大段念白将杨六郎回京藏在杨府的来龙去脉讲得一清二楚,千岁喜出望外按计而行,杨府搬兵。常言道:“千斤话白四两唱”,可见念白之难度。

戏曲欣赏的就是唱、念、做、舞,不难想象张四刚的“念”无疑是下了一番苦功的....到杨府后,有一段明快流畅的唱腔:“我这里接过酒一盅.....杨八姐外穿红装内穿素,柴郡主外罩孝服内套红,耐着性儿我把千岁等,为寻找杨延景耗到三更”,它既表现了寇准的机智聪明,风趣幽默的性格,又表明了不搜出延景决不罢休的坚定态度。通过寇准的幕后操纵、千岁的默契配合,最终留在杨府有了观察动静的机会,就是寇准的初步目的,当千岁安歇后,为了表现寇准独自在书房苦思冥想、睡卧不安,张四刚在这里运用了“帽翅功”的绝活儿表演,他的绝就绝在了帽翅儿的外在节奏与思索的内心活动的韵律是相统一吻合的,不觉得生硬搅戏,让人感到是那么的自然、舒服和享受。

在发现郡主要去送饭后,寇准机智果断紧紧跟踪,势必要查出六郎下落,这里可谓是全剧高潮了:音乐的急促使气氛骤然紧张起来,只见柴郡主手托茶盘端一油灯悄悄走来,寇准蹑手蹑脚紧随其后,看得出,这里的二人表演是做了细致安排处理的:二人的“圆场”“绕八字”“穿花丛”“过小溪”及“奔后花园”的各种形神兼备的表演艺术,既有生活气息,又不失戏曲程式性的特征,二人配合之默契,功力之深厚,令人称快、美不胜收,特别是张四刚那“会说话的帽翅儿”,“滑稽好看的瘸步”,如空中飞翔雄鹰展翅般的“圆场”更是令人赞不绝口,看到这位演员一身的功夫及精准的造型,可想而知是暗自下了多少苦功啊!难怪旁边的一位观众按捺不住脱口而出:“厉害”“好”.....接下来在地窖门口听到杨六郎的声音后唯恐足下朝靴的“咯噔、咯噔”之声惊动杨六,所以就将双靴甩出背在肩上,在这里张四刚凭着多年的经验运用了左右双甩靴、背靴的动作,是那样的准确、利落、潇洒,此时观众席中掌声、赞美声,真是不绝于耳。

我们北京有这么好的精品、经典,很多观众却不知道啊?在此,我呼吁我们宣传主管部门应该多宣传戏曲经典,愿我们北京的舞台上多出这样的好戏,这样的好演员!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