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当前位置:汉程网 >艺术 >艺术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潮剧发展至今400年,历史的悠久堪比百戏之祖昆剧,可至今一个流派都没有,为何?这得从流派形成必须具备的条件说起。

流派多指唱腔。唱腔要成派,首先是唱腔本身必须具备好听、有明显或者特有的风格、发声科学这三大特点,缺一不可。单纯好听,没有风格,那就没所谓派了;有风格有特点,听起来不美,不美的东西有何成派的价值;发声不科学,没几句嘶哑了,谁能学长久。其次要有专家学者为之归纳总结演唱风格,为其定作符合其演唱风格的剧目和唱段,从而产生一大批流传开来的代表唱段,观众耳熟能详并接受和承认这种风格。第三要有一代又一代的学生在舞台上继承这种演唱风格,流派代表剧目常现舞台。这三个条件同样也是缺一不可。

对照这几个条件,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潮剧没能形成自己的流派了。潮剧在童伶制时期,本身唱法就不科学,童伶们跟着教戏先生有样学样,根本没自己的风格,剧目建设和唱腔设计也达不到一定的水平,也缺乏一批专家文人的支持,流派形成的条件几乎都不具备。

在打破童伶制之后,潮剧在演员培养、剧目建设、艺术研究都达到了一个高峰,出现了很多唱工了得、特点鲜明的演员,比如洪妙、姚璇秋、范泽华、方展荣都形成了自己鲜明的演唱风格,甚至后来的吴玲儿、王少瑜也都是各具特色,具备成派的基本唱腔条件。但是,这些名家们都缺乏其他条件的支撑,无法真正形成流派。洪妙的唱腔算得上特点非常鲜明,也有专家为之归纳,也有剧目流传,只可惜他的唱腔是建立在他非常特殊的声腔条件上,属于基本不可复制的,非常可惜。我们的剧种代表姚璇秋和公认好唱功的范泽华,虽然主演的剧目一直流传,主要唱段到现在仍传唱不已,但是,两人都缺乏专家学者为其归纳演唱特点,没能从理论上文字上进行总结;两人也都缺乏继承者,范泽华没有真正收归门下的学生,姚璇秋虽然有学生,但吴玲儿只在表演上继承了她的特点,唱腔上另具一格,后期的张怡凰在唱腔上也没有任何老师的影子。至于吴玲儿、王少瑜,尽管特点鲜明,悦耳动听,但过早退出舞台,缺乏足够的剧目和唱段,成派的条件就更不足了。

流派是特定时期明星制的产物,以前剧团都是私有制,剧团靠明星挑班,所有艺术创造都围绕明星进行,非常利于形成流派。所以,自打破剧团私有制之后,基本上已经宣告新流派诞生的不可能,不单潮剧,其他剧种包括国剧京剧也都一样。作为潮剧,唱腔研究和发展是必须的,但是否强求要有自己的流派,实际上不可能也没有必要,百花齐放或许更加多姿多彩。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