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将要结束的时候,我竟然收到来自家乡雷州市委宣传部的邀请,要我回去参加2006年雷剧艺术节。家乡没有忘记我这位漂泊他乡的游子,这让我非常感动,又勾起我埋藏在心灵深处的一段情来。
雷剧是土生土长的雷文化。雷剧是从雷歌不断发展变化而来的,正式称为雷剧是在1964年。若说雷州歌剧诞生于何年代,还有待查考,但从现存资料来看起码可追溯到宋代甚至更早。现在的雷州人多来自闽浙,可能在雷人迁居此地时就带来了雷州歌剧的雏形。
我于上世纪70年代出生于雷州半岛,从小就接触了雷剧。我在童年时候就已跟雷剧结缘了。那时我家附近村庄每年春季到来,各村就请来雷剧团演出雷剧,每个村子一般演出五夜至十一夜不等,演出的夜数一定要是单数,断断续续从春季一直演到秋季。演戏忌演过月戏,即戏期从这月至下个月,故安排演出必须在月底结束,否则戏班和村子都不太平,要遭殃。雷剧演出时的盛况我至今记忆犹新,村里的庄稼人家早早地收工吃晚饭,夕阳还未西下,就有人抬着条凳、草蓆来到戏楼前占位置了。那时戏楼我们都称歌楼,剧团我们都称歌班,沿用老叫法。演出时人神共乐,真是万人空巷,附近村子的人们都聚集过来,有亲戚在演出的村子里的,就找亲戚,借个座位,没有的就站着看。那时农村里的文化活动匮乏,观看雷剧成了农村人的头等紧要事,雷剧演出已算是文化大餐了。
那时我还小,对于剧情是说不出个所以然来的,只是一味的划分忠奸丑恶,小孩子能说出各个角色的忠奸丑恶来,已算是入戏了。我的父母亲都是雷剧迷,他们常去看戏,常常带上我。坐在台下不能满足我的戏瘾,我常常跑到戏楼上去,我想看清楚演员长的是啥模样。因为听大人说,这些演员个个都长得很漂亮。演员还在化妆的时候,我通常就站在旁边看。我发现他们果真都长得不错,特别是那些女演员,个个都如仙子那般。我羡慕极了,希望自己长大后也长得那么漂亮。我问妈妈:“我长得漂不漂亮啊?有没有文小生角色那么漂亮啊?长大了,我也要唱歌(当时人们称演戏为唱歌)”妈妈笑着说:“好啊,那要看看你是否也这般聪明伶俐了。”我暗下决心,长大后,我一定要比他们强,唱得更好,也演得更好!为此,我拼命地学习他们,留意他们的一举一动,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我想当雷剧演员的梦想就这样自然产生了。
在戏楼上呆得久了,我发现许多“秘密”。这些演艺人在后台忌坐板凳,大家就坐在戏箱上,这些戏箱是用来放戏服、道具的。坐箱忌一屁股搭两只箱,听说这会引起班内不和。还有一个戏箱很特殊,它用来专门放祖师牌位,后来知道这祖师爷实际上就是唐玄宗,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牌位就是班主(团长)本村的敬奉之神,这个箱谁都不能坐。
每条村子要演出了,就提前几天搭好戏台。到演出的那天要搭好神坛,让道士请来附近过往六神就坐。第一夜演出都要请剧团的一个人出来“颂神”,歌功颂德,保佑本村平安,告诉它们演出就要开始。“颂神”之后就是一出短短的开台戏,只有一幕,一般是《七仙送子》,也有演《六国封相》、《八仙贺寿》的,需要出台的演员就多一点,实际上也是先亮相。这有点像放电影先放一个插片一般,那时我是这样理解的:不管做什么事都要有一个前奏。开台戏之后才是正式戏文,因此每一条村子演出的第一夜戏,都很晏(晚)才结束,一般都超过凌晨一点,有的甚至超过五点,就是说“唱歌”唱到天亮。现在我解释一下,我们为什么叫一夜歌而不叫一晚戏呢?因为不只是在晚上演出,而是差不多是整个夜里;演出过程大多是唱,情节也较简单,更象山歌剧的味道,于是叫“歌”而不叫“剧”。
最后一夜戏演出完后还要“辞神”,意思是告诉神灵,戏已演完,应该回去了,不要生事生非,要保佑村里的男女老幼平平安安。除了本村的村民,观众很少看“辞神”的,听说辞神时刻鬼魅最多,于是其它村的人都纷纷散去,甚至本村的村民都害怕,那确实是有一种令人害怕的时候。说得太可怕了:若是等“辞神”完再走,神有可能跟你一起回家,有的神就是难缠,有道是请神容易送神难。“辞神”一般是歌班里的文丑,偶尔也会是文小生的。“辞神”的人要口才非常好,说得神灵欢喜,否则神灵一怒就会死人,死的一般是歌班里的人,还有时是本村的村民。我经常听说过这样的事情,也许是真的吧,但至今也令我难以置信。但我太喜欢看戏了,竟不知道怕,就是去别的村子看戏,我也是看完了“辞神”才回家的,路上的大人们常常称奇,一个小孩子为何就不知怕呢?
父亲说得更可怕:解放前,有的村敬奉的神灵最喜欢看《李广将军》这出戏,很好看,但每每柴刀就能杀死人,现在已经没有雷剧团敢演那出戏了。我当时真该问问父亲是否是亲眼所见,可是那时年小,一下子就相信了,因为那时真是相信没有什么不可能发生的事。我心里也感到害怕,那太神奇了,也太可怕了。后来长大了,知道绍兴目连戏就是这样一种笼罩着神秘恐怖气氛的宗教色彩浓的剧种。父亲说的情况跟目连戏简直一模一样,演出气氛紧张而严肃,演出前后都有很多禁忌,其目的是为了防止演戏人或看戏人受到鬼神的袭击或侵害。演出开始后,演员便变成了“鬼神”,做道具的柴刀变成了“真刀”,因此常常出事故。演出时观众噤若寒蝉,都不敢说话,不敢提前离开戏场,怕鬼会跟回家来,待戏结束,鬼王扫了台前台后,鬼魅尽除才敢回家。不知道雷剧和目连戏是否有着什么联系,但我知道,雷剧是一个形成历史较早的剧种,浙江一带是中国戏剧四大声腔的发源地,而雷州先民皆来自蒲田,历史上的蒲田就包括闽浙沿海一带,当然也包括现在的莆田市了。
但我还是非常酷爱雷剧。稍为大一点,我就学唱了很多雷歌本。有的甚至熟能成诵。村民都说我将来必能当一个很好的文小生,我沾沾自喜。我念了初中,到城里学习去了,接触雷剧越来越少,然而一有机会看戏,我是不会放过的,我对雷剧还是不离不弃。改革开放了,但雷剧演员地位还是那么低下,对比之下,雷剧演员的地位似乎不但没有提高,反而下降。稍为懂事之后,我更知道,历史上戏剧演员都称戏子,地位连叫花子都不如,我越来越不敢想当演员了。但在我的心里,确实还是强烈地爱好这东西,我还想做一个雷剧演员。我虽有这个心,但不敢对人提起。我知道,我的学习成绩越好,就离雷剧越远。
我上高中的时候,村里有几个青年男女投雷剧团去了。我竟然大着胆子向母亲提出去投雷剧团,没想到一向喜欢看雷剧,赞扬我唱雷歌好听的母亲竟非常严肃地拒绝了。说:“唱戏能唱一辈子吗?那是吃青春饭,老了咋办?”又语重心长地说:“好好念书吧!我的孩子,那是很下贱的活儿啊!”从那以后,我再不敢提。我是多么羡慕那些能为着自己的理想投雷剧团而去的人啊!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多苦多累我都愿意。
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影、电视、录相等娱乐媒体逐渐代替了雷剧。雷剧的观众越来越少了,雷剧观众难寻青年男女的踪影。雷剧被人们鄙为“鄙俚无文”的东西,但我就像着了魔似的,依然深沉地喜欢着雷剧。在我的心里总这样想,不会不会,这绝不是“鄙俚无文”的东西!说这话的人才是真正的“鄙俚无文”。连一个没有任何文化的青年都不愿意去看的雷剧,我却常出现在各处的雷剧演出现场。从心底涌起的真实喜爱,我又怎能拒绝呢?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和恨,不管是人还是物,都是因为了解了才着迷。雷剧的唱腔常在我独处时就萦绕在我的耳际,在无意间又在耳边响起,令人惆怅不禁。是啊,多年的“恋”,又怎能说弃就弃了呢?我当一个出色的雷剧演员的强烈愿望没有改变,但我清楚地知道,随着我的年纪的渐大,这个梦想离我是越来越远了。
有两个暑假,我竟然到过雷剧团,在伴奏的队伍里,我终于过了两回雷剧的瘾了。可是在我的心里,我的角色不应该是这个称为后台的地方,而是前台,是扮演文小生的角色。戏剧是综合的艺术,唱、念、做、打。现在,我可能有文小生的唱功,却没有其它的功夫,我的雷剧演员梦彻底破碎了,真是“老大徒伤悲”啊!
现在每当我向人说起这段心的历程,人们总是说,你现在多好!幸好你母亲当时严辞批评你,不让你投雷剧团去呢。我只想把一句名言倒着来说:鸿鸠焉知燕雀之志哉?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雷剧,请原谅我的离开,但我的心里永远留着你的位置。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