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天生就是这么个人,天生就是拉车的命,我爱拉车……”1月17日至19日,北京天桥剧场,老舍先生笔下的祥子拉着洋车出现在观众面前。作为北京曲剧的招牌戏,一个多月前,祥子刚刚拉着他的洋车辗转浙江杭州、江西乐平及南昌等地开展巡演,不成想土生土长的北京曲剧到了南方不仅没有水土不服,反而收获赞誉一片。2014年新春之际,《骆驼祥子》回到北京,演员们热情不减:“真金不怕火炼,是好戏就不愁没市场!”
出人出戏多演出
“有戏全有戏,没戏全没戏”这句拗口的话被北京市曲剧团演职员奉为闯市场的至理名言。“出人出戏多演出是院团的生命线,通过排戏推出好的作品和领军人物,在演出的同时扩大宣传,唯有如此才能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北京市曲剧团团长孙东兴说。
从一年排不了一出新戏,到2013年的马不停蹄;从2010年人均月收入3300元,到2013年人均月收入7100元,与转企改制前相比,北京市曲剧团现在的日子好过多了。去年10月,北京市曲剧团与中国国际演出剧院联盟签订了高达1500万元的合作协议,《骆驼祥子》将借助院线的快速通道实现2014年巡演100场的目标。“往年我们团一年的商演不足百场,今年肯定能超额完成目标。”孙东兴说。
越是限制院团发展的因素越可以成为改革的突破口,北京市曲剧团领导班子抓的转制关键便是管理和人才。2012年,剧团刚接收的毕业生便有了登台露面的机会;剧团与北京市延庆县合作,以年轻演员为主力,创排了以北京大学生村官创业为主题的《乡约青春》;《骆驼祥子》里也有年轻演员的身影。登台的机会多了,演员排戏演戏的热情自然不断高涨。
多措并举走市场
“改革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解放艺术生产力;改革也不是万能良药,不能包办和解决一切问题;改革不是一蹴而就,必须稳步推进,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北京市曲剧团明确了这样的思路,在转制的关口,人心不但没乱,成果反倒十分突出。2012年6月,北京市曲剧团代表北京市参加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那时恰是转制的关键时期,可剧团凭借《正红旗下》一举捧回了“剧目金奖”。2013年,在时隔16年之后,再次跨界创排了话剧《正南正北一条街》。
在公益性演出收入下降的情况下,剧团实现了演出总收入增长71.1%,商业性演出收入增长127.49%,商业性演出收入占当年演出收入的比重由56.8%上升到75.5%。北京市曲剧团开设了微信平台,投身豆瓣网和人人网等网络阵地,甚至走进超市,在北京27家物美超市有了自己的宣传渠道,其中6家已搭建售票平台;在北京的地坛公园、陶然亭公园、大观园公园以及有一定戏迷基础的社区都出现了它的身影。2013年底,北京市曲剧团被文化部确定为全国地方戏创作演出重点院团,让众多曲剧人非常振奋。
培育壮大观众群
如今,北京市曲剧团推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组建了董事会、监事会,正在逐渐形成有效运转的经营管理团队。今年恰逢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诞辰115周年,同时也是老舍先生从事文学创作90周年和代表作品《四世同堂》发表70周年。北京市曲剧团将推动横向联合,借助老舍纪念馆和老舍基金会等单位,举办学术讲座、老舍先生生平展览、纪念老舍先生诞辰115周年演出活动、北京市曲剧团建团30周年演出活动等,吸引更多观众关注北京曲剧文化,培育壮大观众群体;在纵向延伸上,将通过加工复排剧目、举办系列纪念演出活动、多演出实现增效益的目标;剧团酝酿已久的“北京老舍艺术剧院”也将与广大观众见面,通过探索国有、社会、职工共同持股的混合所有制经营管理模式,为推进剧团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增强新活力。
对于北京曲剧的未来,孙东兴表示:“跟北京市众多文艺院团相比,我们犹如在夹缝中生长的小草,没有剧场、没有固定排演场地、没有属于自己的办公地址,但我们所创排的剧目并不少。我们要做的就是抓艺术生产、抓演出,做到后继有人。”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