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当前位置:汉程网 >艺术 >艺术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另类”陈秦梦

在潮剧知名艺人中,陈秦梦是个“另类”。

演员以“声色艺”悦人,陈秦梦的嗓音比不少同行逊色,可是他能够匠心独运,为生行声腔独辟蹊径,即使人们对此见仁见智。

戏曲是注重写意,有一定程式化表演的艺术,陈秦梦的表演比较生活化,尤其是塑造历史人物,自成一格。这既赢来了赞誉,也惹来一些“戏刁刀”的微词。

术业素有专攻,陈秦梦在戏校主攻小生行当,进入剧团后,艺术成熟于老生行当,丑行、净行也表现不俗。由于《徐九经升官记》的《当官难》广为传播,不少人甚至还因此以为他专演丑角,反而忽略了他的老生戏。他饰演角色跨度之大,为同辈所少有,这样庄谐皆能的“戏布袋”,自然也难免招来异议。

初接触潮剧的,多半会觉得陈秦梦是“破铜锣声”,转而另寻所爱。其实陈秦梦原先的嗓子并不坏,建国初能够进入剧团的,自身条件都不错。现在听他早期的录音,1965年就读戏校在《义民册》饰秦积安的录音,音色和唱念都受听。1977年,他在汕头地区潮剧团饰演《彭湃》的主角彭湃,运用了类似流行歌唱法的气声唱法,通过有意识地支配气息,渗入一定的假声,使音色柔美,舒展自由。这种新唱法得到了认可,它不同于脱胎自童伶声腔,实声居多,喉音颇重的传统小生唱法。彭湃算得上是陈秦梦演艺生涯里最好听的小生唱声,清新纯净,充满活力,符合彭湃儒雅潇洒的留日学生气质,“革命洪流不可挡”唱段堪称经典。

陈秦梦的嗓音开始变坏,是在演彭湃的同一年,饰演《八一风暴》的方大来(周恩来的化身),出于塑造人物的需要,他模仿京剧铜锤花脸的唱声,以增强声音的厚度,但由于缺乏技巧,这样超负荷的用声,为此后嗓音病变埋下了隐患。恢复古装戏演出后,陈秦梦在生、丑、净等行当都有涉及。跨行当演出拓宽了戏路,也丰富了舞台实践,但多种行当声型的变换运用,再加上过于频繁的演出,都严重危害了他的嗓音。1984年,陈秦梦以老生行演《袁崇焕》的袁崇焕、《审皇后》的朱元璋,以丑行演《徐九经升官记》的徐九经。其中,徐九经是个“丑八怪”,脖子是歪的,陈秦梦要歪着左脖子唱做,朱元璋脾气暴躁,要用兼有净行的横喉发声,这两个角色都成了他的“喉咙杀手”,并最终导致声带病变失声。后来虽然接受了咽音治疗重返舞台,只是本嗓音色已不如昔年。

陈秦梦的老生唱声,是在演唱彭湃的小生唱法上,增强气息,扩大头腔、鼻咽腔的共鸣,形成咬字清晰,声音富有磁性,真中有假,柔中蓄刚,行腔细腻的特色,尤以善于因字生腔而为人称道。在接受咽音训练之前,他的唱声夹杂有沙音,气息吞吐经常过激过猛,且因为融入了较多的假声,存在堂音不足、气息虚浮等弊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录制的《袁崇焕》就是一例。接受发声训练后,陈秦梦开始有意识地纠正不健康的用声,结合嗓音特点,在减少喉咙发声负荷的同时,在气息运用、腔体共鸣、真假声结合上着力探索。九十年代初在《终南魂》中饰演文天祥,声线已比袁崇焕圆润一些,中音加强。及至新世纪在《德政碑》中饰演狄仁杰,声线厚实沉稳,唱腔老辣苍劲。

从发声技巧上看,陈秦梦和洪妙有一定相似之处,同是真假声结合,善于按字生腔,行腔中能够适当加上微妙润腔和装饰音作加花处理,从而让比较平直的旋律线条,变得生机盎然,演绎得神采飞扬。只是由于受本嗓条件所限,陈秦梦的音色缺乏甜美圆润;在气息运用上,为了弥补音色的不足,容易强硬火暴;而行腔则常刻意求工、过度雕琢,重细节、轻整体,早年作品这一现象较为明显。如果按传统潮剧老生的要求,陈秦梦在高低音音色的统一,真声与假声的融合度等方面,都尚待调和。不过金无足赤,弱点也能转换成优点,陈秦梦之所以脱颖,也正是基于种种的“离经叛道”。
陈秦梦讲究从人物内心出发,选择适当的运腔技法,注重“同行不同声”。演唱明末名将袁崇焕,为突出宁折不弯、桀骜不驯的个性,多用“压迫法”,以体现内心的决绝、偏激、义愤。演唱宋末孤忠文天祥,气息深沉,音色淳厚,突出仁爱怀柔,眷顾国运苍生的胸怀。化身初唐名相狄仁杰,他结合自身年过半百,生理声带随年龄变化的实际情况,比较多的运用颤声,以加重年迈人养子失教,晚景凄凉的悲怆和无助。

和唱腔相比,陈秦梦的做工得到广泛的认可与赞誉。他身材修长,肩宽膀圆,天生一副好戏胚,直至老年身板也笔挺。他的扮相,以老生为佳,不挂传统的鬤口,只贴五绺长须,清爽俊秀,气度不凡。他的表演,尤其是老生的表演,也不同于传统。陈秦梦在戏校学小生,毕业后由于特定时代原因,只演样板戏和现代戏。恢复古装戏后,他演老生戏,仍保留了较多小生行的身段步法,表演没有须功、水袖功、腿功等老生行标榜式的程式动作,而是富于生活气息,既有从演出样板戏、现代戏积累的注重气质、简化程式、写实与写意并重的成分,也有借鉴其他剧种、话剧、电影的表演手法。比如《袁崇焕》就借鉴了话剧《屈原》的表演。

潮剧以老生担纲主演的本戏并不多,陈秦梦却拥有《袁崇焕》《终南魂》《德政碑》三部剧作家为其量身定做的新编历史剧。演艺生涯中最重要的四个生行角色,青年彭湃、壮年袁崇焕、中年文天祥、老年狄仁杰,都与他的实际年龄相吻合,舞台表演与生活积累高度重叠,这是潮剧老生演员里绝无仅有的。能够拥有这么多独门“私房戏”,这是命运之神的眷顾,更是他长期积累,兼收并蓄之下的收获。

陈秦梦的成功有三个方面值得借鉴:

扎实的传统功底,基于传统的革新。

陈秦梦出生于梨园之家,自小出于生计,在其父亲(纸影戏艺人)的严格督促下,接受唱声训练,并过乡走唱。就读戏校时,得到林老白、谢大目、黄玉斗、林和忍等名师的悉心传授。进入剧团后,又得到洪妙、陈玩惜、吴为雄等名家的协助。《彭湃》的成功,就离不开老一辈艺人的扶掖。此后陈秦梦在唱做上的创新,能够迅速得到公允,正是基于拥有扎实的传统功底。如果没有坚实的传统功底为基础,所谓的创新便是无源之水,难以为继。

艺不压人的积累,有意识的职业规划。

陈秦梦幼年曾学习潮州大锣鼓,读戏校的初衷,是当鼓师。因为迷恋舞台表演,改行学做戏,但这段打鼓经历,意义重大。他的唱表节奏感强,抑扬顿挫有致,和他懂司鼓不无关系。他的表演富有感染力和震撼力,则和他善于借鉴话剧、电影等现代表演艺术手法,是密不可分的。从读戏校开始,陈秦梦就在老艺人的指点下,主攻小生,又学其他行当。潮剧由于特殊的声腔特点,随着年龄的增大,小生演员改演老生,老生跨老丑演出,是普遍的演艺营生规律。正是由于陈秦梦从年轻时就有意识职业规划,虽然声音条件一般,仍能一辈子活跃在舞台,且时时有亮点。

逆境中磨炼,化不利为特色。

陈秦梦经历了戏曲演员最致命的失声惨痛,在得到既精于医学、又擅长歌唱的声乐专家林俊卿医生指导,通过努力重返舞台,并因祸得福,使唱腔更臻娴熟。在他担纲老生时,已有吴林荣、陈书橱、黄金泉、张长城、郑仕鹏等等或以唱声著称,或唱做俱佳的艺人在前。陈秦梦由小生行改演老生,又曾长期演出现代戏,如果遵循传统,很难有所突破。在这种情况下,他运用新的唱法,借鉴外来艺术,由原来注重传统技法展示,转变为“说、唱、动”三者结合,形成相对生活化、“现代化”的表演风格,这是一种扬长避短、因人制宜的明智选择。

如今陈秦梦已近古稀之年,仍为潮剧院一团缓聘,常在戏里扮演不起眼的“老阿兄”,嬉笑自在,娱己娱人。青壮年时,他下苦功实打实地积累,规划人生如长者成熟稳重,现在老来反像后生人一样,率真活泼,挥洒着蓄积的激情和才气,走的是先苦后甘、先工后放的艺术常青之路。

陈秦梦为潮剧行当赋予了崭新的魅力,为角色创造提升了文化品位。他的“另类”,是冷门焕彩,也是走在人前。

《汕头广播电视报》2013年11月21日(777期)第18版“声色艺”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