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当前位置:汉程网 >艺术 >戏曲 >其他 >正文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1959年,甘肃因《枫洛池》开山之作的问世而诞生了一个独特而又新颖的剧种——陇剧,这在全国被传为佳话,并成为甘肃戏剧文化难忘的精彩篇章。陇剧的历史精神从那时候起就释放出令人惊羡的魅力和能量。而今,甘肃一些热心而真挚的文化人在全省广大戏剧界同仁积极支持下,成立了甘肃省陇剧研究会,其目的就是研究陇剧艺术本体和陇剧人所走过的这段风雨历程。但陇剧研究并非自今日才开始,对于陇剧研究,陇剧的创始人早就已经在进行了,在他们当时“改人”“改戏”的历史践行中将陇东“三尺亮子”“一驴驮”民间艺术创造成了甘肃的陇剧剧种与陇剧艺术,酿就了陇剧的品质、风格和历史精神。
我有幸读过甘肃省陇剧院编著的《陇上奇葩:甘肃省陇剧团四十年(1959-1999)》、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陇上奇葩:甘肃省陇剧院五十年(1959-2009)》《陇剧优秀唱腔选》等书籍。这都是几代陇剧人悉心研究陇剧的历史结晶,他们在回忆中流泻自己的艺术智慧,在陈述中揭示生活的真谛,在阐释中传递剧人的情志,在记录中揭示舞台时空的奥义。这些丛书是该院着意记载的艺术档案,也是真正体现甘肃陇剧历史精神的集大成者,还应该是甘肃戏剧传承经验的“聚宝盆”。
什么是陇剧的历史精神?很难用几个字涵盖之。纵观陇剧生成、发展与辉煌展现的半个多世纪的历程,陇剧的历史精神就是永不停息地学习、研究、寻求、探索、挖掘、比较、继承、创新、守护……是心灵与外界的呼应,是传统与时尚的融合,是艺术兴衰中的荡气回肠,也是自强不息中的开放宽容;任何时候都不放弃自己的历史责任,任何时候都用自身的代表性作品来极尽剧人的天职与艺术的使命。即便是如“风摆柳”表演个性色彩的变化、“嘛簧”音乐独特的优美律动这些技术性的传承变革,陇剧都在找准突破口,以此推而广之追求着整体艺术的新意境、新品格、新走向,并且用自身的进步和成败经验来影响和感召着更多的戏剧从业者。当年的《枫洛池》是这样,近年的《官鹅情歌》《苦乐村官》也是这样,即便在没有出什么陇剧作品的非常时期,陇剧人没有灰心,没有散伙,尽力稳固自己的专业演出队伍,潜心搜寻陇剧各类艺术人才,恪守自己对观众服务到底的承诺,这在今天看来非常可贵且积淀着陇剧的生命蕴蓄。横贯其中的这种历史精神当然是我们理应着力研究和开发的重要资源。

任何艺术都离不开社会大背景。陇剧当然与整个社会历史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既然陇剧是甘肃的一个文化象征,一个精神领地,那么陇剧的创作和学术研究都应该是高起点、多领域的,这当然需要更多的创作和研究人才的合力经营。这方面传承人越多越好,越年轻越好。今天,借助陇剧是国家“非遗”保护项目之一的优势,借助其他剧种的成功经验,通过“出戏、出人”的正确艺术实践,在甘肃建立一个陇剧地方戏生态的传承保护区,以达到陇剧艺术的大繁荣大发展,这就是一个宏扬陇剧历史精神的研究课题。如果研究深了透了,为决策者提供了既新鲜又深刻的理性支持,推动了甘肃戏剧的发展,这就是一种正能量。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