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弄的轰轰烈烈的马派寻根演出,并不是想像中的那样完美,而是被一些别有用心的戏迷导演的一场闹剧。马老前辈会为他们的无耻行径为他们在地下祈祷。
虽“挂羊头卖狗肉”,但瑕不掩瑜越辩越真
很多戏曲爱好者和我一样,知道晋剧界有个“马派”艺术,得益于两个人。
首先是著名晋剧表演艺术家李月仙老师,她们这代人在舞台上的艺术成就有目共睹,而生活中的低调朴实让人钦佩。论艺术特色,演唱风格,代表剧目,李月仙和其师马兆麟并不十分相像,她的唱、念、做、打完全是在前辈艺人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条件,经过五十多年的艺术实践创立的一套新的表演风格,她出众的技艺吸引了大批专业演员和业余票友的追随。因李月仙感恩师父马兆麟多年的栽培之恩,一直以“马派”自称,这才有了晋剧界的“马派”一说。
其次就是李月仙无私授艺,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弟子。其中佼佼者非谢涛莫属,她在继承李月仙艺术的同时,博采众长,屡创佳绩,吸引了众多圈外人和年轻人的关注,大大提升了晋剧的品格和知名度,成为当今晋剧屈指可数的代表人物。可以说是她们师徒二人直接或间接的传承发展了“马派”艺术,更让人们对已故的马兆麟老先生肃然起敬。
据说文水伯鱼村是马兆麟出生的地方,前几天听当地一郭姓人士说4月10号想在家乡举行“寻访马派艺术之根”活动,很想邀请李月仙及众弟子回报演出。苦于无门路,他找到省电台李春芳老师,春芳老师一听这是好事,热噗噗的心肠帮着中间人跑前跑后的联系演员,也通知我共同前往。出于对两位李老师的尊敬、喜爱,我也极力预热、推广此事。很多网友通过微信、微博早早的关注。
今年,75岁的李月仙老师最近一段时间身体欠安,血压不稳,但经过春芳老朋友的穿针引线,实在不好推脱,心中也感念恩师家乡的父老,决定努力克服实际困难。春芳老师打电话时,谢涛远在外地,一听说回师爷爷家乡演出,二话不说,立刻改签了机票飞回太原。王和爱也早早做好准备。
4月10号气温骤降,阴雨不断,原计划三点出发,中间人却迟迟不到,四点半,七十多岁的春芳老师拄着“龙头拐”和我们带着满腔的热情开始寻访之行。途中,李月仙老师家人多次打电话和春芳老师沟通,母亲血压220用药后居高不下,可她非要去,最终是家人强制扣留。虽当时心中遗憾,但我十分支持李老师家人的做法,他们这一代为晋剧事业立下汗马功劳的人,没有什么比身体健康更重要,我们喜爱她们,首先第一点就得爱护尊重她们。
晚上,谢涛、王和爱带着鼓师琴师和师父李月仙深深的歉意一路冒雨赶到活动现场。太原晋剧艺术研究院宋建国院长的领导班子也自发前来观摩,以表对艺术家的敬意和支持。
然而,我们大伙一直被蒙在鼓里,“寻访”只是噱头,这里仅仅是普通的庙会演出,当下后台气氛尴尬、乱成一团,大家一致认为这是“挂羊头卖狗肉”,还差点让李月仙老师冒险来。七八百个不明真相的观众顶着冷风苦苦守候在台下。关键时刻,谢涛站出来,以观众为本,不计得失、不计他人过错,有序的组织演出正常进行,散发出一个大艺术家独特的气场、风度和魅力,让我肃然起敬。她和师妹王和爱不停歇的为观众义务奉献了七段精彩的演唱。谢涛说:“一听回师爷爷出生的地方演出,我师父二百二的血压非要来,还是家里人把她扣留下,不管怎么说,我们既然来了就不能晾场。”从谢涛在现场卖力的四个唱段中,我看到了她的良苦用心。先唱《点帅》是对师傅李月仙的感恩,也是对师爷爷马兆麟的致敬,其次《日月图》是对丁果仙大师的致敬,再次才唱到自己的代表选段《烂柯山》,最后和师妹王和爱合作了《交印》。先感恩致敬之后传承发展。
当晚,很多戏迷是从祁县、汾阳赶过来,三个多小时的演出在朴实的观众和谢涛精彩的互动演唱中结束,散戏后出口被堵得水泄不通,四十分钟之久我们才得以离开,子夜过后回到家中,演出虽然相对圆满的结束,但五味杂陈,久久不能入睡,若没有谢涛、王和爱以及太原晋剧艺术研究院的琴师鼓师及时无私的救场,六七百个观众也只能竹篮打水。
记忆中这是我见谢涛第二次发火,第一次是十多年前的正月十七,她们团在阳泉四矿演出结束,我要回太原开学,正好搭顺风车,当地负责送人的大巴司机在车上骂骂咧咧,嫌剧团的大厨早上盛饭时不认识他,没给他多放点肉。一听是在骂团里人,坐我前排的谢涛不干了,和司机理论了半天,有理有据的把司机说的面红脖子粗,后来还是陶臣出面说和的。常听人说,谢涛的脾气都是为别人争取利益是才能点着的。时隔数十年的两次目睹,果然如此。
我喜欢这些有血有肉,情感丰满,个性分明的艺术家,台下的本色、真实也让我看到她们的人性光辉。我想:只有这样的人台上台下才能演绎出丰满的百媚人生。
最后,所有人也将引以为戒,对喜欢“马派”艺术,喜欢李月仙老师的朋友造成的困扰表示遗憾。祝李月仙、李春芳老师身体安康。希望以后有机会开启真正的寻根之旅!(上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及感受)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