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当前位置:汉程网 >艺术 >艺术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葫芦丝的历史悠久,其渊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主要流行于傣、阿昌、佤、得昂和布朗等少数民族聚居的的云南得宏、临沧地区,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葫芦丝又名葫芦箫,阿昌语称“拍勒翁”,佤语称“拜洪廖”,它是由葫芦笙演进而成的,由于它吹出的颤音有如抖动的丝绸那样飘逸轻柔而得名。葫芦丝常用于吹奏山歌等民间曲调,或用它独奏,最适合演奏旋律流畅的乐曲或舞曲,曲调中一般长音较多,合音丰富,乐声柔美和谐,能交好的抒发演奏者的思想感情。葫芦丝在傣、阿昌等族人民中最为普及,是娱乐是助兴的乐器,每个村寨都有很多制作葫芦丝的能工巧匠,青年男女传情达意或人们走在路上,以及在田间劳动,也经常吹响葫芦丝,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很多欢乐。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民族音乐工作者对葫芦丝进行了不断的改革,1950年云南省歌舞团首先把葫芦丝的音域扩展为14个音。近年来北京的一些文艺团体又研制了两种新型的葫芦丝。其中的六管葫芦丝,可以吹奏单音、双音、单旋律加持续音以及两个合音旋律加持续音。即保留了原来乐器特有的音色和风格,有增大了音量,扩展了音域,丰富了音响色彩和表现力。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