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当前位置:汉程网 >艺术 >艺术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笔落惊风雨 诗成泣鬼神——婺剧名家朱元昊的那些事儿

走进朱元昊的办公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墙上悬挂的那幅行书———“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这是喜爱书法的朱元昊自己最得意的一幅作品,书中杜甫高度评价李白诗作的这十个字,也是元昊艺术生涯的座右铭。

是啊,朱元昊从艺36年所取得的艺术成就,亦称得上“惊风雨、泣鬼神”了!

他曾蝉联七届省戏剧节演员最高奖

要问婺剧界谁是获奖专业户,有人会想到梅花奖得主陈美兰、张建敏,也有人会想到这些年崛起的杨霞云、楼胜等一批婺剧新星。其实,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浙江婺剧团)副院长、著名婺剧老生朱元昊,才是婺剧圈内最大的获奖专业户,是广大戏迷心目中最优秀的婺剧男演员!

1986年从越剧团转到“浙婺”后,朱元昊先后在新编婺剧《海瑞罢官》、《商鞅变法》、《惜姣恨》、《贺家桥边》、《江南第一家》、《昆仑女》、《梦断婺江》、《遥祭杏花村》、《铁血红颜》中成功塑造了海瑞、商鞅、宋江、苏生、郑濂、陆骆、李世贤、方辰、杨忠孝等一个个不同类型、不同性格的舞台艺术形象,也在传统剧目《前后金冠》、《画龙点睛》、《对课》、《狸猫换太子》、《百寿图》、《辕门斩子》及现代戏《红灯记》、《情系碧水》中扮演过重要角色。曾荣获1993全国地方戏调演表演奖、1995全国现代戏调演表演奖、第九届中国艺术节表演奖、八个浙江省戏剧节演员一等奖(优秀表演奖)、浙江省首届婺剧节优秀表演奖、浙江省第二届婺剧节优秀导演奖等。其中从1989年至2007年间,连续七次获得浙江省第四届至第十届戏剧节演员最高奖,成为婺剧界绝无仅有的第一人。

由朱元昊主演的大型婺剧历史剧《梦断婺江》获得2004-2005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精品提名剧目”、第九届中国戏剧节“首届中国戏剧奖·优秀剧目奖”、中国戏曲学会奖、第十三届文华优秀剧目奖、浙江省第八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等奖项。2009年7月,《梦断婺江》应邀赴北京参加了由中宣部、文化部主办的庆祝建国六十周年献礼演出。前后十年,该剧创下了婺剧史上一次又一次的辉煌。

对婺剧戏迷一直抱憾、因年龄关系与之擦肩而过的“梅花奖”,元昊本人倒看的很淡:“每次演出如果纯粹作为工作、为了获奖就会感觉很累,但你把它当成一种艺术再创作,每次都去寻找一种新的亮点和变化,就很有乐趣。在台上演戏,下面观众的眼光那么痴迷那么专注地看着你,心里的快乐真的是无法言说,那种成就感,平常人一般是体会不到的,我很享受这样的过程。”

把他“拿到全国的磅秤上来称,都肯定是一流人物”

戏曲艺术的种种手段,最终都是为了塑造人物形象,让一个个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戏剧人物,能够栩栩如生地树立在舞台上,并进而走进观众心间。塑造人物、刻画角色既是演员的终极任务,也是一个演员功力的根本体现。

在婺剧界众多的演艺名家中,朱元昊素以塑造人物见长。他所饰演的那些舞台形象,历史跨度大,性格差异更大,但他演来总能够准确自然,拿捏适度,刻画人物细腻,注重情感发掘,善于揭示心理,形成自己深沉、凝重、稳健的艺术风格,无论在广大观众还是戏剧专家心目中,都能够留下难忘深刻的印象,并时时迸发出新意的光华。

1989年,在《商鞅变法》一剧中,元昊饰演的商鞅从一个“位卑未能酬大志”的小小家臣,到身负一国之重,竭力推行变革,一举成为叱咤风云的政治家,其命运跌宕起伏,其感情悲喜交织。朱元昊以唱念做打全面深厚的表演功底和艺术才能,成功塑造了这位雄才大略又磨难重重的改革家的人物形象。这个角色让他得到了第一个省戏剧节大奖,奠定了他在婺剧界优秀老生的地位。

2002年,“浙婺”重点打造的新编历史剧《梦断婺江》,以金华城内的侍王府为背景,通过李世贤和柳彦卿两个人物的关系、命运的发展,从一个侧面看太平天国如何一步步走向消亡。该剧由婺剧名家陈美兰和朱元昊共同主演。原《中国戏剧》主编姜志涛这样评价李世贤的扮演者朱元昊:他对人物把握准确,刻画细腻,把这个心存大志却无力回天的末路英雄那种悲愤、无奈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著名戏剧理论家、评论家刘厚生评论《梦断婺江》时,称赞朱元昊“在舞台上有气度,有相当准确的心理过程的体现,不温不火,演出了李世贤坚强、豪放而又宽厚重情的性格。”刘老说:“这两位演员(陈美兰、朱元昊)拿到全国磅秤上来称,都肯定是一流人物。”

长期以来,朱元昊一直以皇帝、丞相、书生等须生形象闪耀舞台, 2007年,当他在婺剧《遥祭杏花村》中扮演的方辰刚出场,立刻大家眼前一亮,惊喜连连。因为这个角色是个太监,而且心态扭曲,个性独特,行为复杂,为维护皇帝的尊严,在剧中几乎无所不用其极,最终连自己性命都搭了进去。这个颇有新意的舞台角色,是朱元昊30年舞台生涯中从来没有遇到过的。可他演来仍然从容不迫,游刃有余,给国家一级作曲家顾达昌留下了深刻印象:“我非常欣赏朱元昊演的方辰,他的功力非凡,对人物的把握准确自如,从头到尾在演人物,在唱人物,达到了完美的境界。”省文化厅艺术处原处长周冠均也认为:方辰是元昊演过的角色中最活络的一个,完全颠覆了他以往扮演的角色,人物性格刻画层次分明,拿捏得很有分寸,他的表演才能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去年在浙江省第十二届戏剧节上,“浙婺”以电影《大清炮队》的故事为基础,创作演出了婺剧《铁血红颜》,朱元昊在其中扮演清兵千总杨忠孝,再次以一个崭新的人物形象获得专家和观众的高度认可,获得优秀表演奖。戏剧节评委称赞朱元昊在该剧中对人物把握准确,情感真实,赋予了人物鲜活的生命力和艺术张力。

他“善以他山之石攻玉”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朱元昊深厚的艺术功底,很大程度上还是得益于涉猎广泛的业余爱好,得益于他对艺术与人生的深邃思考。

他是一位蜚声戏剧界的婺剧表演艺术家,在歌坛也名闻遐迩,还经常在电视荧屏、文艺舞台和婚礼殿堂上以主持人的身份频频亮相。他更写得一手好字,无论是毛笔还是硬笔,都已达到相当的火候,在25年前,他就是中国青年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还曾获得中国硬笔大赛的三等奖并在中国美术馆展厅展出。在书法艺术上,他先临柳公权,继法二王、米芾、王铎,然后融会贯通,自成风格。近年来,他又研习《张迁碑》而师钟繇,风格上一改原先流畅恬柔之气,趋向遒劲、苍虬,渐臻佳境。现在仍苦练不辍,挥毫不止,并多次在省内外一些书法大赛中获奖。除此以外,看书、茶道、钓鱼也是他业余生活中的重要内容。

在元昊的朋友圈中,多以文人墨客居多。他连续四届担任金华市政协委员,是政协文史委员会成员、政协书画社的活跃分子。他喜欢与朋友们探讨中国各个朝代的变迁、研究宫廷文化,在那时,他在寻找商鞅、陈琳、徐策,或者是那个活生生的太监方辰……

朱元昊说,这些业余爱好可不是不务正业,因为艺术都是相通的,演戏其实就是用人物对“剧”进行诠释,需要取艺术进行全方位的深度文化思考,否则就无法去理解并挖掘“剧”本身内蕴的深刻性,也就无从准确地演绎人物。同时,这些业余爱好让他塑造舞台人物时,也有了更多选择和表现的方法。归根到底,他还是以他山之石用来攻戏曲之玉,始终没有离开他的终极目标———戏曲艺术!

他的艺术人生正走向一个新的层面。

婺剧有幸,选择了朱元昊,而朱元昊更加幸运,因为婺剧这个舞台是如此广阔如此富有,让他良好的艺术天赋如鱼得水,如鸟归林,总有一片不断施展和发挥的壮阔天地。

与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浙江婺剧团)的改革发展同步,从1996年开始,朱元昊先后担任艺术副团长、艺术总监、副院长,头衔名称不同,但负责全团艺术规划建设的重任没有改变。作为班子成员,他积极参与院团管理,为适应现代戏曲市场的需求和顺应戏曲发展潮流,结合多年从事艺术创作的丰富经验,使剧团的艺术水平整体得到提高。如今,“浙婺”已是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地方戏创作演出重点院团,拥有一个31000平方米的中国婺剧院,全院在职演职员人数达260多人。为了婺剧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为了剧院不断推出新剧、新人,朱元昊深感自己肩上的担子沉重、责任重大。

最近几年来,朱元昊有意识地减少了自己的演出机会,把更多的精力花在了剧院艺术生产和培养婺剧新人方面,并在考虑婺剧导演奇缺的状况下尝试导演工作。从2006年开始,他先后参与婺剧《黄大仙的传说》、《酒乡明月》、《二度梅》、《楼胜婺剧折子戏专场》等剧的导演创作,获得了省婺剧节优秀导演奖、杭州市戏剧节优秀导演奖等荣誉。其中《二度梅》参加了第十一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获得戏剧专家和上海观众的高度评价。初战告捷,大大提振了元昊担任导演的信心。剧院领导也在全盘考虑婺剧发展规划时,大胆作出了让他到上海戏剧学院学习导演专业的决定。如今,元昊不仅要在剧团参加新剧排演,要下乡演出,还要作为上海戏剧学院导演高级研修班的学员,经常在上海、金华两地来回奔波。

新的一年,朱元昊的工作计划已排得满满当当:一是省文化精品重点扶持剧目《铁血红颜》要继续加工提高,他是男主角,排演任务相当艰巨;二是继续完成导演研修班的学习,毕业前要拿出像样的导演作品;三是筹划一台个人专场,选择三五个不同类型的舞台形象,总结一下自己30年的婺剧演艺历程;四是为青年演员举行不定期的表演、唱腔辅导课;五是完成计划中的出访、下乡演出任务;六是……。尽管任务繁重,但朱元昊对每项工作仍然充满新的激情,心里想着如何赋予各个角色以新的内涵与空间!

期待元昊再为我们推出“惊风雨、泣鬼神”的传世之作!

他的唱腔被誉为“戏曲舞台上难得的声音”

戏曲表演讲究“唱、做、念、打”四种功夫和“手、眼、身、法、步”五种技艺,简称“四功”、“五法”。把唱放在“四功”的第一位,可见“唱”在戏曲中的重要性。把听看戏叫听戏,是老一代京剧观众的习惯,很多人至今也没有改变。据说京剧初期以唱为主,观众进戏园子主要为听演员的唱,至于后来京剧怎样重视做功和武功暂且不论,“听戏”一词至少说明唱功在京剧表演中的重要地位。

朱元昊的家乡东阳是著名的“教育之乡”,有“百名博士汇一市、千位教授同故乡”的美誉。有着东阳人“勤耕苦读”传统的朱元昊,读书成绩优异,在刚恢复高考的第二年,完全能够考上一所好学校。1978年高中毕业后,醉心艺术的朱元昊凭一副天生的好嗓子考入金华京剧团。他悟性高、又肯吃苦,在京剧团三年时间内里,先师承上海京剧名家赵如泉,专攻麒派艺术,后拜以唱腔见长的马俊芳为师,打下了坚实的表演和演唱基础。1981年,金华京剧团合并到金华越剧团,朱元昊作为唯一的男演员生活在越剧“女儿国”中,演老生,串小丑,忙得不亦乐乎。闲暇之余,他潜心研究越剧各种流派的演唱方法和表演风格,居然把越剧的各大流派学得惟妙惟肖,唱得有滋有味。五年后,金华文化局领导慧眼识珠,硬是把朱元昊从越剧团调到了浙江婺剧团。

在人才济济的浙江婺剧团,朱元昊一方面认真学习和研究婺剧的表演风格和演唱方法,另一方面则锐意创新,融京、越各家之长,努力提升自身的艺术水平。在“浙婺”不长的时间里,元昊的唱腔走出了摹仿阶段,而进入创造和完善的境界,有刚有柔,温火相济,收放自如,委婉悦耳,既有个人特点,又具名家风范,不仅为广大婺剧观众所喜爱,也影响了整个婺剧界。

1995年,婺剧《贺家桥边》赴北京参加全国现代戏调演,专家们对朱元昊的演唱艺术赞叹不已,誉之为“戏曲舞台上难得的声音”。在演《梦断婺江》时,有音乐专家专门撰文称赞元昊:“他有一副得天独厚的好嗓子,即使难度极大的唱段,他都演唱得声情并茂、游刃有余,既有古朴典雅的婺剧韵味,又有清新流畅的现代气息,表演和唱腔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最喜欢、最欣赏朱元昊唱腔的,自然是那些忠实的婺剧戏迷。在传统婺剧《后金冠》中,朱元昊所扮演的徐策有256句唱词,演出时他一字不拉地从容唱出,如泣如诉,酣畅淋漓,感情充沛,韵味深长,每每让台下上万观众屏气凝神,听得如痴如醉。直到现在,只要“浙婺”下农村演出,观众都要打听有没有朱元昊的《后金冠》啊?

《梦断婺江》获文化部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2004-2005)年度“精品提名剧目“ 。 2005年第九届中国艺术节上荣获首届中国戏剧奖.优秀剧目奖。2010年荣获文化部第十三届文化优秀剧目奖。婺剧《梦断婺江》获第九届中国戏剧节-中国戏剧奖.优秀剧目奖。获国家舞台精品工程(2004-2005年度)“精品提名剧目”。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