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当前位置:汉程网 >艺术 >艺术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一个观众的夜戏(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谭庄镇韩庄村越调剧团)

村里一个老太太死了。偶尔能在村口的路上碰上她,我跟刘老师说,这个老太太与众不同。

刘老师说,她解放前是大户人家出身,读过书。

刘老师说,老头儿活着的时候,夏天就在村口的树林里躺着纳凉,老太太做好饭,端到树林里让老头儿吃。后来老头儿死了,就常常见她一个人拄着拐杖在村口路上慢慢地行走。

永远是一脸的平静,给她打招呼,她抬头微笑着问候,就能看出她独特的气质,迥然不同于普通的农村老太太。

她住在盖了一间小屋一间厨房的小院落里,年逾八旬,自理乏力,几个儿子就轮流给她送饭。

早上儿子给她端饭时,她没起床,敲门无人应答,儿子弄开门,老太太已经断气。

无疾而终,应该是有福的。

依照农村惯例,她的儿女们请来了小剧团演出。

图一:村里一个老太太死了。
图二:舞台离我们的院子百十米的距离,忙碌之后,拿着相机过去看看。

没想到竟然是越调。

1989年版《河南省鄢陵县戏曲志》载:“越调……在清朝中叶,由南阳一带的盐贩商人引进,散布县南张桥、南坞、陶城的几个村庄。”

越调虽在河南三大剧种中行二,但按照剧团数量来说已经接近稀有剧种了,除了周口、许昌和襄城三市、县的剧团还有些生机,似乎看不到其他剧团的任何消息了。

除去官方的国营剧团,鄢陵还有相当数量的民营剧团,豫剧居多,余则曲剧,从不见越调的身影。

夜色中的一辆旧车,一块布搭起大棚,就开始演出了。

图三:去的时候,舞台前已经挤满了人,都是附近的住户,都认识我,手里拿着相机也不方便上前,只能远远地拍几张。

唱到九点半,看戏的带上我也就七个人了。

图四:晚上九点四十五,舞台前剩下了我一个人。

还有就是观众忘在了台前的一把椅子与我作伴。

越是这样,我越不能走,我要看到底。

毕竟是地毯戏的水平,唱腔多有瑕疵,观众走完也算正常。

我靠近舞台,静静地聆听,为她们的演出而站立。

图五:演出没有停,剩下我一个人也好,走近一些开始正儿八经地拍几张照片。

问村里熟人怎么会请来越调剧团,人家说,这位拉越胡的老先生是鄢陵县南坞乡刘贾庄村人,是他牵线搭桥联系了这个小剧团。

越胡也叫坠琴,是河南越调的主弦。

图六:夏天的夜晚暑气不降,天热而演员又要穿上厚厚的西装,为了降温,舞台的一角对着演员放了一台小风扇。演员们演出最辛苦,乐队的老师们没有让风扇“摇头”。

图七:这是个地摊戏的队伍,三个演员三个乐队。

《许昌戏曲志》介绍:“越调乐队分文场武场,文场为弦拉奏、弹拨吹奏,武场为打击乐。早期越调的主弦是唢呐、竹笛,后来以四弦为主,人称‘四股弦’,三十年代为越胡所代替。六十年代越调乐队开始发展,增加了二胡、三弦、琵琶、笙、闷子,七十年代开始使用西洋管弦乐器,如:大提琴、小提琴、长笛、小号、扬琴、单簧管等,打击乐有风锣、吊钹、定音鼓等。”

——这个来自豫东商水县谭庄镇韩庄村的民营小剧团的乐队文场面只有越胡、电子琴,武场面用得少,由电子琴师傅兼着小锣、钹,另有一名梆子手,因为舞台太过狭小,梆子手只能坐在舞台的另一侧。

图八:越调的演员行当,称“四粱”“四柱”。“四粱”者,大红脸、大黑脸、小生、小旦,“四柱”者,二红脸、二花脸、二生、二旦。

三个女人演一台戏(一人为反串坤生),确实是够辛苦的。加上越调传统剧目最大的特色就是唱多白少,就愈发考验演员的身体素质了。

河南一般观众熟悉的越调剧目不外乎就是申凤梅、毛爱莲两位代表性人物的一些常演剧目,其它剧目是少有耳闻的。难得的是这个六个人组成的算不得剧团的小剧团演出的还是一处一般人看不到的越调传统剧目。国有院团应该不会再演这样的剧目,特别是保持那种基本上全是唱腔的演出方式,肯定是不能适应时下的观众审美标准的。

听到一半的时候,听出了故事的梗概,岳飞之子岳云遵从祖母(或是母亲)之命,到前线阵地寻找带兵打仗的父亲,途径一座高山,被山上的女大王相中,女大王让小丫鬟说合,两个人结为夫妻。

两个多小时,演出一台戏,基本上全是唱段,三个演员轮番开腔,这样的演出形式,就是在全国恐怕也是不多见的。

图九:虽然也是一出完整的剧目,不是折子戏,但剧团是在太浓缩了,没有前台后台之分,反正也剩下了我一个观众,台上的演员状态也很放松,演出快要结束了,饰演丫鬟的演员就在舞台一侧换下了戏曲服装。因为没有更衣室,所以她们都是生活便装穿在里边,外边直接套上戏装,免得更换衣服尴尬。

前台就是她们的一切,化妆候场之类的就不再需要后台,直接就在前台完成了。

图十:演出结束的时候,我到台前与几位民间艺人打招呼,得知她们来自周口市商水县谭庄镇韩庄村和附近的几个村子。

问了村里负责殡葬丧事事务的一个村干部,他说一场戏八百元。

实在不高。

鄢陵有不少的民营剧团,戏价都是三千最起码得两千多的,这个剧团虽行当不缺无法正儿八经地演场完整的戏,但总算是不同于一般的大棚歌舞演出的,戏价比那些穿着暴露化着浓妆说些脏话的农村歌舞演出还要低,甚至不如一个乡下盖房的建筑工工资高,是太可惜了。

我想,她们都是喜欢戏曲的,不然不会来赚一夜一百块的辛苦钱。

难得,遇到了来自豫东大地的农民艺术家。庆幸,能看到具有原生态味道的越调演出。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